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茶道茶饮中包含了哪些中式生活的雅趣?茶文化如何影响着我们?国际茶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茶世界。
茶之为饮,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这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从唐代开始,茶已经摆脱了最初解渴、提神等所谓功能性和实用性,走向了生活化、艺术化。

那么,古人品茶是什么样的呢?咱们可以在文物中找到答案。眼前这套唐三彩茶具出土于巩义唐墓,墓主人葬于唐文宗太和六年。这个小俑,身着一件窄袖圆领长衫,端坐于圆座上,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于身前风炉上的“大口锅”,神情专注,姿态舒展享受。经鉴定,这个煮茶的小俑塑造的就是陆羽本尊。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中国“茶圣”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

古人饮茶和我们现代人的饮用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据记载,在唐代以前,人们流行在茶中加入盐、葱、姜、橘皮、薄荷等调味料与食材,制成“菜汤”“茗粥”等。到了唐朝,则出现了煮茶法。到了宋代,则变成了点茶法。

国家图书馆馆员吉艺龙介绍:“宋徽宗亲自给大臣点茶,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乳白色的泡沫漂浮在茶盏上,如舒朗的群星和幽淡的月亮。”

随着中国茶的出口与传播,茶的制作工艺、饮用方法一直在演变。而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茶的读音也是由我国茶的方言读音转变而来。

吉艺龙介绍:“世界上各国语言中茶的发音往往都跟汉语有关,比如常见的英文Tea,这个可能跟当时南方广东、福建等地方关于茶的发音比较类似。其实也是从侧面验证了茶出口、流入国外的一些路线,也是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茶文化流行于世界各地一个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