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日照市岚山区年轻制茶人袁奇军传承技艺——“两代三人”只为一杯好茶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21年6月6日16:10

日前,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举办的 “首届中国岚山斗茶赛”上,在参赛的近30家企业、50余个品类中,日照市御园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将茶王奖、金奖、银奖全部收入囊中。

一茶荣膺三冠,在满座叫好声中,全国劳动模范、御园春茶业董事长袁从波告诉记者,该茶企所有获奖的茶叶全都出自36岁的儿子袁奇军之手。此前,这位年轻的制茶人已经在多次炒茶比赛中拔得头筹。

探访荣誉的背后,一个涉及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制茶大师和“茶二代”的故事呈现出来。

八十年代,全国劳动模范袁从波的故事是从一亩七分地的茶园里开始。三十年里,袁奇军亲眼目睹父亲是如何将小小的一片茶叶做成了日照绿茶的领军品牌。管理茶树,培育茶苗,亲手采茶、炒茶,袁从波手中的那捧茶叶,既凝结了一个茶农致富的夙愿,也融合了纯朴的初心。

中国制茶大师杨现明与袁从波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老袁是种茶专家,老杨则是炒茶能手,两人对茶的执着和追求精简于两个字:匠心。18岁开始学炒茶,如今56岁的杨现明是江北唯一一位获得了中国制茶大师称号的人。炒茶,他追求“色、香、味、形都拔尖的味道”。23岁开始种茶,如今同样56岁的袁从波每年培育出近10万株无性系茶苗,管理着两千余亩茶园。种茶,他追求“要做就做高品质的日照绿茶”。

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在老杨精湛手艺的帮助下,老袁对机械炒茶和手工炒茶都有了深入了解。而制茶“小白”袁奇军,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父亲是全国劳模,这份专属于他的荣誉,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鞭策的力量。”

父亲袁从波曾告诉他,要想做好茶叶品质,首先你自己要懂茶,会种、会炒、会看、会品。约在2017年前后,在日照市组织开展的一次炒茶培训中,杨现明担任指导老师。众多的学员里,袁奇军是手艺最普通的一个。彼时,袁奇军刚刚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家帮着父亲打理茶园。而那个时候,炒茶对他来说还是零基础。

培训结束回到家里,他就着自家的设备开始苦练本领。由于微胖的身子蹲不下,炒茶时他就直接坐在地上。每天长时间对着锅具揉、捻,锅里的热气扑面而来,袁奇军的脸被烤的通红,到了晚上就开始火辣辣的疼。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学习炒茶的努力被杨现明尽数看在眼里,于是两人正式结下师徒缘分。从那时起,袁奇军一边跟着父亲培育无性系茶苗,管理茶园,一边跟着师傅杨现明学习机械和手工炒茶。吃苦耐劳的种茶人和精益求精的炒茶人,将共同的匠心毫无保留倾注于一个“茶二代”身上。

从第一次学炒茶至今,已经过去四年的时间。四年里,对于一颗无性系茶苗而言,可以成长为丰产期的茶树。而对于袁奇军而言,则是炒茶“小白”脱胎换骨的过程。今年的“首届中国岚山斗茶赛”,在两位老人的关注下,袁奇军牛刀小试,赢得满座叫好。“初心、匠心!这是一名制茶人的本份,这是作出一杯好茶的坚守。四年的时间,我沉浸在这片叶子里,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袁奇军说。

作者:姚文凤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