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华夏大地的神奇,每座城市均有其出彩的地方,根据当地社会自然条件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产业。而这里所说的特色产业,或是历经多年的积蓄力量,形成了特色发展模式;或是近年来因地制宜,趟出了适宜当地发展的新路子。
日前,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的25家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成功入选的山东日照巨峰(绿茶)特色产业集群,让我们找到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先行者。
作为山东省“南茶北引”的先行示范区,日照岚山区高度重视,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媒介,完善政策、设施、市场综合配套,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打造茶叶全产业链,为北方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岚山区茶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北垛山、白云山(29.440, -0.36, -1.21%)、圣公山等8个山系为主的八大流域,涵盖8个乡镇街道的茶叶产业格局。
这样看来,日照巨峰特色产业集群正是我们剖析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在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最好的“麻雀”。
一片小小的茶叶,让岚山区打造了一条茶叶全产业链,在北方寥寥得以种植茶叶的大环境下闯出一片天,令人惊叹: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日照绿茶?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地制宜,政策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茶叶的种植对环境的要求有些近乎苛刻了,在我国的北方,鲜有规模化的茶叶种植,而中国北方最北的茶叶产出区便是山东地带。
岚山位于鲁苏交界,依山傍海,气候温润,生态宜居,陆港交通便利,似是天然的茶叶种植区。
因为地处北方,昼夜温差较大,因而岚山巨峰绿茶生长缓慢。而正是这种条件,让巨峰绿茶具备了南方茶所没有的特点。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对日照绿茶评价: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属中国高档绿茶。
1959年,山东省政府确定日照作为“南茶北引”的试验县之一。历经五十余载的发展,全区现有茶园16.2万亩,其中成龄茶园14.7万亩,茶树良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茶叶企业30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9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0家,年干茶产量1.1万吨,种植业产值13.75亿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颇具重量的绿茶生产基地,令人称奇。除却良好的自然因素,政策的一路保驾护航也在其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据了解,岚山区建立了岚山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巨峰特色小镇,建设了日照茶都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产业整体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实施方案》、《日照市岚山区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21-2025年)》,将岚山区绿茶产业的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逐步形成了科学性的发展方案。
在资金支持方面,区财政列支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茶叶质量、品牌、生态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
最为重要的是,岚山区创新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茶农”的“茶园托管”模式。党支部把茶农组织起来并建立茶叶合作社,茶叶企业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签订茶园管理托管协议与鲜叶收购托管协议,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每亩1000—2000元资金,80%给予农户作为土地流转费用,20%给予村集体用于合作社管理。
通过积极的引导,岚山区真正实现了“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
图片来源:摄图网
厚植产业基础,科创托起品牌建设
“打好基础”四个字,是从小被家长和老师反复灌输的思想。世间的真理往往是通用的,“打好基础”四个字用在产业发展上同样适用。
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基础是否牢固,关乎其未来发展的高度。
回到巨峰绿茶特色产业集群上来,此次得以入选25大名单,源于其半个世纪以来厚植产业的积淀。
据了解,岚山坚持生态建园,实施山水林园路湖综合治理,推行生态循环模式,岚山茶业已步入特色鲜明的生态模式。除此之外,还搭建茶叶发展的服务平台,建立了岚山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巨峰特色小镇,建设了日照茶都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推动产业整体融合发展。
厚植产业基础,方能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岚山在持续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加大北方茶系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试验的同时,还大力提升机械化水平,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接下来,面对时代赋予的产业新课题,什么将成为决定传统产业转型跃级的关键因素?
答案是科技创新。
岚山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始终未曾磨灭。与中茶所、山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先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5项,涉茶授权发明专利29项,共建研发合作中心2个,组织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科研平台2个。日照圣谷山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项目入选山东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库。
科技发力,岚山已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日照绿茶等八项团体标准,有19处企业基地被授予省级标准化茶园,岚山区被评为“全国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国家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抓好茶叶“三品”认证,先后完成90多个无公害认证,19个绿色认证,日照圣谷山茶场、日照浏园等获得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国有机认证。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发展,岚山区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称号。全区共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著名商标、9个山东名牌、3个山东十大名茶产品,区内企业参与国内外名茶评选,近年来有80多款茶获得“中茶杯”等国内国际大奖,叫响巨峰绿茶产业集群品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域产业链条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岚山区的茶产业已颇具规模。但若是简单的“种茶和卖茶”,便没了深入观察的必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岚山茶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推广茶仓+标准化模式,优化整合小加工企业、作坊,完成全产业链的闭环经营管理。发挥“链主”的引领功能,构建了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链条企业资源,实现了生产管理、科研开发、市场营销、社会化服务等主体功能互补、利益联结紧密、产业链条贯通的现代新型茶产业体系。
产业链接机制日趋完善,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
据了解,岚山区坚持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依托“海、茶、山”三大特色,开发的百里绿茶长廊获评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和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小茶山文旅综合体被评为五星级民宿。
第一产业同第三产业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的发展模式。岚山区依托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发展特色旅游,可谓恰逢其时。
区内拥有祥路碧海等3家以茶叶为主的星级旅游景点,实现茶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投资2000万元建设巨峰镇“盐茶古道”旅游线路;建设小茶山旅游度假区等八大茶旅景点,发展观光旅游茶园1.2万亩;投资1300万元建设圣谷山茶博园、百满特色旅游茶园、万平茶文化园3处产业融合示范园共计2000亩。
在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岚山区还借力“电商+”“数字+”融合模式,厚植茶叶电子商务。
日出初光先照。这座拥抱太阳的城市,以绿茶产业的率先垂范,正努力拥抱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