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阡县坪山乡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王天强

严格把控茶叶品质的王天强。
茶山云雾绕,茶香醉人心。近日,在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生态茶园,一片片茶叶青翠欲滴,一层层茶山连接云天,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舒展在眼前。
“我们村现有茶园2380余亩,通过发展茶产业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彻底改变了我们山里人的生活。”王天强说:“我们这里的茶园海拔均在800米以上,因为海拔高,冬季寒冷,茶树的冬眠期更长,茶树积蓄的营养物质要多于海拔较低地区的茶,所以制成的茶品质更好、价钱更高、销路更畅通。”
今年38岁的王天强是土生土长的凤凰屯村村民,1999年12月入伍,在部队期间刻苦努力,曾荣获“优秀士兵”3次,2003年12月从部队复员回家。
回到家乡的王天强看到家乡依旧贫穷,他决定要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石阡县坪山乡素有“贡茶之乡”的美称,于是,他看准了发展茶叶这条致富之路,决定在茶叶产业上大作文章。
此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拿出所有积蓄承包300亩土地种植茶叶,开始了辛苦的创业之路。王天强开始留心身边的各种学习机会,从最基层开始学起,一点点的摸索和学习种茶、制茶、营销茶产品……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2009年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加工小作坊,2012年他注册了“石阡县鑫怡茶叶加工厂”,将原有的茶园面积发展到现在的310余亩,新建加工厂及茶艺体验室占地面积达4200平方米,年加工茶叶40余吨。他种植生产的茶叶,经检测,已达到无公害和相关标准,优质茶远销省内外。
王天强种茶致富了,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效仿,将自家的田地改种茶叶。

正在基地管护茶叶的王天强。
但要做好茶产业并非易事。一些村民种植的茶叶,由于种植生产技术落后,无法达到售卖的要求。村民林飞就是其中一个,正当他还在烦恼怎么办时,王天强了解了情况,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种植的茶叶也得到了丰收。每亩茶叶一年可以有5000余元的收入。
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王天强掌握了新型的茶叶种植技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能手。与他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由此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新型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村内80%的农户大力发展茶业种植,他也从一位年轻的退伍军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如今他创办的茶叶加工厂年产值200余万元,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5人,周边劳动力就业300余人。2016年王天强当选为凤凰屯村监委会主任,2019年被县、市推荐作为全省模范退役军人拟表彰对象。
在搞好茶叶生产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些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每当看到生活困难的群众,他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并且将他们长期聘请到自己的茶园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
坪山乡经发办主任张岚介绍,在王天强的带动下,全村实现人均1亩茶,人均年增收5000元。每年采茶季,王天强还招收以贫困户为主的“钟点工”采茶,高峰期采茶工有160多人,同时还聘请了6人在厂里制茶,人均增收3500元。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工资达到400万元。现在,茶产业已经成为村里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他被评为优秀致富带头人,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每当提起王天强这个人时,村民们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张岚 游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