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农函字〔2020〕37号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日照绿茶高质高效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推进良种化进程、固化加工工艺、推进三产融合、强化源头治理等建议措施对进一步推动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茶叶是日照市重要优势特色产业。日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围绕这一特色产业,精心谋划,科学定位,将其纳入生态立市、旅游富市、林水会战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打造绿色产业、民生产业、健康产业和文化产业。日照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8.6万亩,年产干毛茶1.77万吨,总产值32亿元。
一、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茶产业是我市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涉及39个乡镇、830个村,茶叶从业人员30余万人,茶园总面积达到28.6万亩,年产干毛茶1.77万吨,总产值32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和75%。全市现有茶叶企业107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50家。目前已形成了巨峰镇、后村镇、夏庄镇、潮河镇等一批茶叶特色镇,巨峰镇、夏庄镇和潮河镇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后村镇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淞晨茶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巨峰镇百里绿茶长廊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巨峰镇也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从2017年开始,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统一招标采购茶园绿色防控物品,全市茶园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茶园绿色生产模式应用成效明显,示范区茶园化学农药零使用,有机肥使用达到90%,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平均亩产值增加15-20%,每年茶叶风险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巨峰茶叶特色小镇建设“17 条意见”,打造陈宗懋院士绿色防控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园、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园、茶树特色品种示范园“三个千亩示范片区”。通过绿化间作、栽植趋避植物等技术,采购天敌友好型色板、太阳能杀虫灯、性激素诱捕器等绿色防控物资,将“三个千亩示范片区”均建成绿色生态示范园。目前,全市发布实施省级地方茶叶标准3项;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5处;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茶叶品牌156个;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121家。东港区被授予“国家级有机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岚山区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和首批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
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照绿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黄绿汤、板栗香”的品质特点,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证明商标,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年日照绿茶荣获“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南茶北引”建成江北最大绿茶基地入选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在历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中茶杯”金奖2个、银奖7个、特等奖23个、一等奖130个;日照圣谷山茶场荣获百年(米兰)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和美日欧3个国际有机认证,日照浏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同时获得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4国(地区)有机认证和山东首张茶叶出口备案许可。
发挥会展经济的拉动作用,我市连续举办5届日照茶博会、4届日照绿茶节和3届茶叶技能大赛。2011年承办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年会,全国茶叶界800余人参会;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参展茶企167家、参展商采购商1000余人,参观人数累计达8万人次;以市政府名义组织茶企先后参加北京、哈尔滨、沈阳、上海、厦门、成都、重庆、长沙等地举办的茶业博览会20余次并举办日照绿茶专场推介会,提高了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日照绿茶多次走出国门,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和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博览会;2019年11月日照浏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日照绿茶代表亮相上海“进博会”;2019年5月日照绿茶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茶文化体验馆展览展示;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19品牌价值评价,“日照绿茶”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第51位。
四、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7月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茶叶科技合作交流,并依托市茶科所共建中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我国茶业界首位院士陈宗懋作为高层次智力人才引入我市,2016年举办了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暨日照茶叶科技创新座谈会。以市茶科所为技术龙头,大力开展茶叶科研攻关,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20余项,自选课题100余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70余项。
五、助力脱贫攻坚和集体增收作用明显。在茶叶主产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部分贫困户通过种植茶叶脱贫增收。2019年全市茶园亩均农民收入达到9000元,部分茶园亩收入达到3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茶产业成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最有力的产业支撑之一。但相对产业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诚如您提到的我市茶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品档次不高和品牌效益不佳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要进一步推进日照绿茶高质量建设,实现茶叶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关于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方面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实施方案》(日办发﹝2019﹞8号),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茶企加快选育抗寒抗旱茶树良种,加快推进茶树抗寒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发挥市茶科所研发基地龙头带动作用,以实施农业农村部“国家茶树育种创新(科研)基地”项目和省农业农村厅“茶树良种南种北繁项目”为抓手,建设国内一流的“标杆性”茶树育种创新示范基地。2020年达到5处,年繁茶苗2000万株。
加快低产低效茶园升级改造。以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为主进行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成片改造、规范管理,逐年淘汰低产低效茶园,计划全市每年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万亩以上,年底建成50亩以上低产低效升级改造示范园30处。
加快生态示范茶园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度《关于支持巨峰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日办发﹝2019﹞14号),打造茶树特色品种示范园千亩示范片区,引进示范新技术、新品种。按照“茶树良种化、布局园林化、耕采机械化、防控绿色化”的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实施山、水、林、园、路、景统一规划,新发展茶园实行生态建园。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对集中连片采用无性系良种栽植的生态示范茶园进行补助。到年底,全市建成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生态示范茶园50处,100%应用无性系良种,示范带动全市茶树良种推广。
(二)关于提高茶叶加工工艺方面
提升茶叶加工标准。鼓励引导企业建设规范化茶厂,支持茶叶生产企业开展SC、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强化提升龙头企业工业化理念和食品级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走混合所有制的路子,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茶叶企业加快联合重组,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3—5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支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改造陈旧落后设备。到2020年全市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达到100条。
(三)关于茶叶产业融合方面
支持茶叶企业开发茶类新产品、特色茶食品、茶饮品和茶旅游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丰富茶产品门类,推进茶叶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大力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加快茶旅融合,将茶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山水旅游结合起来。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融看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赏茶景、悟茶道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大力发展茶文化、茶体育、茶科普、茶康养等多种旅游业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加快茶业“三产”融合,培育“新六产”,增强茶业发展新动能。今年,我市出台《关于支持巨峰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日办发﹝2019﹞14号),将文化挖掘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其中建设的后山旺小茶山文旅综合体项目,包括精品民宿、茶农民宿、特色餐厅、配套停车场、艺展中心、观湖茶馆、儿童乐园等设施,突出了民俗民风和人文内涵,力争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茶农增收。
(四)关于强化源头治理方面
加强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管力度,每年在全市抽取茶样500个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确保茶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源头管控机制,实行农资商品报备、准入、监管制度。开展产地和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巡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等依法合规经营。
感谢您对日照茶产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支持我局的工作。
日照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