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情怀,方能行远。怀着一腔做中国好茶的情怀,杜国楹让“小罐茶大师作”的slogan响彻神州大地,上市以来,小罐茶稳健前行,销量节节攀升,用不到两年时间,零售额突破10个亿,小罐茶真的火了!
茶,在我们中国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而一旦提到喝茶,在很多人脑海中只有一种场景——几个人围坐在茶台旁,文火慢煮,经过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工序后,举起茶杯,轻吹慢品。而事实上,这种场景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已经越来越少,中国的城市化还将持续深入、中产阶级的大量增加,中国需要再多一些茶和场景的选择,火爆的小罐茶,正迎合了这一变化趋势。

和北京马连道上的众多茶店相比,小罐茶是个很年轻的品牌:2016年7月上市,至今不过一年时间;算上此前一年的市场验证期,不过两年;再加上自2012年开始的调研时间,杜国楹和他的团队进入茶业市场,最多也不过五年。此前中国的茶企很少在央视这样的平台做宣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小罐茶一宣传,很快点燃了消费热情。上市后的5个月,小罐茶销售突破1亿元,2017年预计增幅500%以上。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惊人,但了解中国高度分散的茶业市场的人都知道,年销售额六七个亿,在国内茶企中,已经能够排进前列。
应该说,小罐茶很善于营销。对于如何定位市场、找到目标用户,如何激发并满足其消费需求,快消品出身的杜国楹自有一套打法。不过比起营销,杜国楹似乎更看重产品。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产品质量变得尤其关键。营销做得再好,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也很难持久留住用户,这已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小罐茶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对于这个考题,杜国楹用了四年来解答。
在决定进入茶产业后,杜国楹就带领团队深入全国产茶区寻找好茶。他们发现,中国缺的不是好茶,而是好茶的认知标准:如何让消费者便捷简单地买到真正的好茶。为此,他们用近四年时间,行程40万公里,找到并最终打动了中国八大名茶中堪称行业标杆的八位大师。这些大师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是世代制茶大家,代表了中国制茶技艺的至高水准。应该说,杜国楹团队的入行诚意是足够的。
由此开始,杜国楹团队开始搭建起小罐茶的产品体系:普洱熟茶、武夷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滇红,共八类茶品。这些茶叶的共同特点是:覆盖中国茶叶的主流品类,市场认知程度较高;产区、原料、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都是对全国各产区茶叶的优中之选。杜国楹团队很聪明,考虑到很多消费者并不懂茶,对小罐茶的选品水平可能不放心,他们于是邀请了多位制茶大师深度参与。小罐茶的每个单品,都有全国公认的制茶大师把关。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称赞。

小罐茶的精选原料
譬如“小罐茶·普洱熟茶”,精选西双版纳核心产区百年以上古树的春茶原料拼配,采用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邹炳良先生自创的渥堆发酵技术精制而成。成品金毫满披,含芽过半;冲泡时茶汤红浓明艳,陈香高显。
可以看到,杜国楹团队打造的小罐茶从原料、采摘到加工、包装等的完整流程,都有严苛的标准控制,体现出小罐茶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也就是杜国楹所称的“精品主义”。
唯精唯新,尽善尽美,这里的唯精,说明了小罐茶的精挑细选的精心,而唯新则说明了小罐茶走品牌化、标准化的创新精神,正是这两者的结合,让小罐茶在市场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引领着新中国茶在走向世界舞台之路上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