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路前行,记者注意到茶园里劳作的人并不多。在小坡村,记者见到了正在采茶的秦大娘。老人正坐着马扎,手起叶落,一片片翠绿的茶叶顺势滑落到面前的塑料桶里,一层鲜茶叶就是她今天上午的劳动成果了。
“比往年可差远了!要在过去,一头晌采个十斤八斤的不成问题。今年收成差,能采个两三斤就不错了。”秦大娘告诉记者,去年一亩茶园毛收入1万元左右,今年大旱,偏偏又冷的厉害,没旱死也冻死了。多亏她家茶园浇了一遍水,否则春茶肯定得绝收了。记者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一片片茶树枯黄枯黄的。秦大娘感叹说,如今采茶还不如打工挣钱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图片说明:减产严重,茶农现在一天能采的鲜叶不如过去的一半。
走访中,记者发现,这种茶树大面积枯死的现象在整个巨峰镇非常普遍。在赵家村北山脚下,一位茶农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也有雨水少的时候,但“天寒+天旱”的双重天灾还是很罕见。
人物专访——
日照市茶业学会会长、日照市茶业研究所所长赵炳冯
“今年预计日照绿茶的产量减少2/3甚至更多!也包括我们甲子山,除了少部分茶地因为补救措施几十、损失较小外,大部分区域受灾同样严重。”眼前这位中年汉子语气凝重。他不是别人,正是被称为日照绿茶的代表人物——赵炳冯,一个茶叶通。他同时还身兼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日照市茶叶学会会长、日照市茶业研究所所长、日照市岚山区甲子山茶业专业技术合作社理事长以及日照市甲子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