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市媒体记者一行春行茶乡进行采访。从遵义出发,一路向东,经一个多小时抵达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下车后漫步于细雨中,看着山林间的苍翠茶园,茶与树错落有致,偶尔还有新竹背篓采茶姑娘,俏影丽容胜似繁花,煞是好看。
创新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引领黔茶发展新成果
“过去,茶是一斤斤的卖;现在,茶是一亩亩的卖”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循告诉记者,“在过去,公司只是单纯地卖产品,自2016年以来,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基于互联网时代供给侧改革理念,精心打造的茶旅文一体化主题庄园,让吃住玩游购娱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在线参观,在线互动,在线定制,在线追溯’,使兰馨茶庄园成为了智慧茶园和在线可视化茶园。”
据金循介绍,兰馨茶庄园是贵州首个集茶园定制与管理、茶文化体验与交流、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创建欧标茶园,改变以农户为单位的茶园分散治理模式,由公司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绿色防控,使茶园品质显著提升;让茶园变公园,在茶园间套种樱花、桂花等观赏树,赋予庄园不同的韵味和美感;在茶园里安装有电子摄像头、智能传感器、语音系统等物联网体系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让兰馨茶园成为用户手机端或PC端的在线可视化茶园,让茶庄园化发展长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了解,兰馨茶庄园在运营和发展上以“众筹天下”为核心打造兰馨众筹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市精英与生态茶园有效连接,同时开展第三方管理和综合配套服务,推动以茶为主体,创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茶庄园于2016年5月启动,截止2016年11月20日,茶园接待游客5万人次;售出玩家茶园700亩,实现众筹销售600万元;发展“创客”茶园主400人,创客茶园主实现微商销售200万元;茶庄园入住游客1200间次,实现客房、饮食、会议、主题活动等销售收入130万元;味道湄潭O2O体验店销售湄潭特产200余万元。茶叶及茶旅综合销售收入实现1130万元,实现利润180万元。预计正常经营后,兰馨茶庄园可实现综合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以上,实现利税500万元/年以上,带动增收200万元以上。
三变改革得人心 统筹发展来致富
“金花村通过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了全民入股,户户能分红,家家能富起来”七彩部落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说,“村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激发了当地群众想发展、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七彩部落”是金花村的一个自然村民组,2016年获“国家级休闲农庄”称号,现有农户73户274人,以茶叶和旅游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依托茶叶产业的发展,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通过党政主导、村民主体、内联外引、股份合作、创业创新等措施,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三统一”模式,探索建立了“人人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实现了从“建设”新农村到“经营”新农村的华丽转变。
湄江街道七彩部落合作社负责人徐学良告诉记者:“2016年五月份,支部组织全体村民开村民会,号召全体村民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让大家抱团发展。通过合作社一段时间的管理经营,使得全村家家户户当老板,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八千六百几上升到2017年的三万一千六百几,确确实实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增收”。
据悉,七彩部落立足当地旅游业,开发导游、解说员、酒店服务员、景区管理员等服务业岗位,增加群众就业。村民通过自营、入股、合资等方式,参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等,实现村民变商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目前,“七彩部落”有乡村餐馆16家、乡村宾馆6家、简易驿站15个、乡村酒吧2家、乡村超市4家、特色小吃店17家、特色商品品鉴展示馆2家、农村电商2家。
发展茶叶奔小康 茶农心里乐开怀
走进核桃坝茶青交易市场,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人声喧哗。“今天我和老伴采了五六斤,也有百多块的收入耶”脸上挂满笑容的陈廷芳告诉记者。据陈廷芳介绍,今年他已六十五岁了,家里有四五亩茶叶,一亩有一万块钱的收入。
正在收购茶青的何从四告诉记者:“这几天是淡季,一天也能收一千多斤,在旺季的时候,核桃坝茶青交易市场人挨着人,挤都挤不动” 。
据了解,核桃坝茶青交易市场就是一个茶交易市场,茶农在自家茶园采好茶叶,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就在核桃坝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收茶的商贩和卖茶的茶农都能“满载而归”。
据了解,湄江街道核桃坝村位于县城10公里的湄江河上游,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组、859户、3607人、外来常住236户、1325人。近年来核桃坝村为茶业多元发展开辟了新路,以发展茶产业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既使茶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为茶农增加更多收益。
“茶,富裕了核桃坝村。”核桃坝村副支部书记刘庆对记者说到。简单的几个字就是核桃坝村依托茶产业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据刘庆介绍,核桃坝是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从80年代初开始发展茶产业,长期坚持“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茶园面积实现了12000亩,人均3.5亩、户均13亩,粮经比1:9的主导产业,涉茶企业62家,在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16400元,集体经济累计110万元,全村综合产值实现2.24亿元。
据悉,湄潭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0万亩,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2017年茶叶产量、产值、茶业综合产值分别达6.16万吨、产值42.17亿元、综合产值102.7亿元;全县注册茶企业达到39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76家,涉及茶园面积25.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