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对茶界来讲,是充满收获的一年,也是充满变局的一年。从茶人、茶空间,再到茶品牌、茶旅游,变化无时不在发生,有人欢喜有人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盘点2017中国茶业年度十大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1刘仲华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1月9日,刘仲华领衔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2008年后全国茶业界唯一的国家科技成果奖。随后,作为近十年来唯一一位茶学领域的专家,刘仲华入选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
新闻事件2茶艺师职业资格证经取缔后重新回归
在2016年12月16日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茶艺师资格证被取消。2017年2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内容调整情况的说明》中,茶艺师重新回归,被划分至“餐饮服务人员”类别,这对于恢复职业定位有引领作用。
新闻事件3国家卫计委公布新国标:取消茶叶稀土标准
4月14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信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解读其中规定:不再为包含茶叶在内的植物性食品设置稀土限量标准。
新闻事件4我国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4月30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牵头的联合科研团队通过基因组建库与测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克了茶树基因组测序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高质量的茶树基因组序列。科技的进步将引领技术的革新,茶的健康属性或将得到更精准的科学论证。
新闻事件5茶界泰斗张天福于福州仙逝
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我国首部农业科学巨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中的当代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天福先生于6月4日上午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张天福是百年茶业的见证者和先行者。
新闻事件6《中国茶:东方神药》纪录片荣获艾美奖
6月,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纪录片获得了第69届美国电视大奖艾美奖6项大奖,包括最佳专题纪录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后期制作奖和最佳灯光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必将增强文化自信,中华茶文化正更加深入地影响美国、影响全球。
新闻事件7茶叶农残新国标实施,农残限量增至48种
由国家卫计委、农业部和食药总局联合发布的《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于2017年6月18日实施,代替《GB2763-2014》。
茶叶农残限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的28种增加至48种,许多限量要求加严,如甲拌磷、氯噻林、特丁硫磷的限量指标均为0.01mg/kg。
新闻事件8
方舟子抨击普洱茶致癌引强烈反响
6月30日,《科学世界》杂志上发表方舟子文章《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随后方舟子将该文章发表至个人公众号,引发热议。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布正式起诉方舟子,要求其对不当言论作出公开道歉并赔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央视等媒体纷纷驳斥方舟子的观点。
新闻事件9茶行业消费升级推动产业链转型广州茶行业从批发走向品牌汇聚
随着9月2日国内首家以茶为主题的现代化大型商业综合体国茶荟在广州开业,定位不再是批发市场,这意味着消费主力开始从批发走向品牌汇聚,消费升级开始反向推动茶行业的转型升级。当前行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广州国茶荟的开业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提振了行业士气。
新闻事件10双11淘宝茶叶数据报告品牌优势突出 消费年轻理性化
双11淘宝数据报告显示:茶类成交金额占比与2016年相比,普洱茶、白茶、草茶及再加工茶呈上升趋势,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黄茶有所下降。18-30岁的青年群体占比39.91%。这些数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茶叶消费新趋势:消费端趋于理性化、品牌化、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