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茶叶资讯 >> 正文


磐安玉山古茶场揭开古代茶叶交易神秘面纱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日8:5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浙萍 通讯员 陈骥川

在磐安茶文化博物馆,有三方古碑,堪称中国茶叶发展史的“活化石。”浙江新闻客户端《八婺之宝》第七期,磐安茶文化博物馆馆长邱绿萍带你穿越回磐安玉山古茶场,揭开古代茶叶交易神秘面纱。

三方古碑见证玉山古茶场历史

磐安茶文化博物馆馆长邱绿萍介绍,磐安玉山古茶场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安茶文化博物馆中展出的三方古碑:“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正是玉山古茶场历史的见证。

邱绿萍介绍,这三方古碑是玉山古茶场重要文物,反映了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东阳县衙对玉山古茶场的管理情况。从三方古碑残留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当时东阳县衙对玉山古茶场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古茶场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茶叶、白术与粮食;二是茶叶、白术与粮食的价格是由官方定价的;三是地方上的中间人(即牙郎)不得参与。说明当时这三样东西都是东阳县衙专卖的。

三方称头碑也印证了古代的榷茶制度。榷茶制度,是指唐代以后各个朝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据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载:“茶皆官收官卖,官给本钱于民,而后收其茶,民间不得私市”。咸丰二年,朝廷委派东阳县衙管理茶场,立了这三方石碑。

邱绿萍介绍,,三块“称头碑”说明玉山古茶场除季节性茶叶交易外,平时还有白术、粮食等商品自由交易,反映了综合市场的特性,同时见证了山区经济发展的轨迹。

茶场庙供奉“茶神”许逊

邱绿萍介绍,玉山古茶场分为茶场庙、茶场管理用房、茶场三大部分。初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集资修建。

茶场庙供奉的是“茶神”许逊。许逊是晋代著名的道教大师,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这里记载的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故事。早在晋代,许逊传播道教,游历至此地,见茶树满山遍野,且质量上佳,而茶叶却滞销,农民生活清苦。

于是许逊就在此地留了下来,与茶农一道研究加工工艺,制成“婺州东白”,并派出道童到各庙庵施茶,受到各方一致好评。从此“婺州东白”畅销各地。到唐代,“婺州东白”被朝廷列为贡品,并被收入陆羽的《茶经》之中。

后来,“茶神”许逊就被千千万万的人顶礼膜拜,千百年来不从间断。每年春茶开摘,茶农便奉上第一株新茶,先祭“茶神”;秋收后,茶农便来拜谢“茶神”,于是便形成两个以茶叶等物质交易、茶文化、民俗文化表演为中心、影响巨大的传统庙会——春社和秋社。

与茶场一墙之隔的是茶场管理用房,是古时朝廷官员在此征税办公的场所。而今,管理用房已变成了“观音禅寺”。在清代,三块“称头碑”正陈列于此。

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从管理用房旁边的耳房转出,古茶场便赫然在目。古茶场初看是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其实是由“两进、两井、一门楼”组成。

前后两进房子均为五开间,中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厢房十四根柱子围成了一个大四合院(即大天井),均为二层楼房,形式为走马楼。

楼上临天井四面是相通的廊,以便于楼上客商往来。楼下为固定摊位及自由交易摊位。

听老辈们说,大天井里原本有一个飞檐翅角的戏台,上有雕龙画凤、葫芦定风叉等,十分精致。

楼上有一个古时观戏的贵宾台。台中有一张旧桌,桌旁放置着一张古朴的茶缸,上有茶叶文饰,腹部还有“周顺德记”四字,可见茶缸主人家底颇丰。

200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在详细考查古茶场后大加赞赏。他认为,古玉山茶场这种古代市场功能性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与古茶场密不可分的一系列茶文化也令人称奇,填补了我国文保史上的茶文化空白。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