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南方茶,北纬35度的日照绿茶是珍贵的稀缺资源。2016年,“日照绿茶”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49.87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品牌50强。 在种类繁多的茶品牌挤压之下,日照绿茶的市场突围之路走得如何?在2017年第一波春茶上市之际,记者走进日照绿茶主产区进行了探访。 量低价高掩茶香 如今,日照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6.5万亩、茶叶总产量1.5万吨,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已分别占全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日照绿茶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省,辐射北方省会城市,并成功开拓了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南方市场。但在日照淞晨茶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涛看来,日照绿茶目前仍属于“小众茶”。 “由于气候原因,南方的茶叶比日照绿茶要早上市近一个月,所以南方茶较同时期的日照绿茶有着价格上的优势。除此之外,日照绿茶受天气影响比较大,越冬防护成本高,每年的产量有限,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姜涛说,所以在产量高、成本低的南方茶挤压之下,日照绿茶想打开南方市场步履艰难,想拓展客户群但中低端消费者又消费不起。 记者探访多家茶企获悉,清明节后至今,日照市已有不少茶园陆续开园采摘今年头茬春茶,由于产量低、品质高,每斤两三千元的价格很正常,品牌茶商卖到每斤5000元也不罕见。而近年来,受中央倡导节约风气的影响,高端礼品茶市场遇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照绿茶的市场。 卖茶不能皮匠思维 “南茶北引才50年,2000年日照绿茶才开始找市场,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闯市场。”日照市岚山区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苗文景说,发展时间短、闯市场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的认同度。“对日照绿茶来说,这不仅是产品做成商品的转变,更是从茶农到茶商的转型。” 刚从地里拨出腿来的日照茶农们“开疆扩土”的路上,一度撞得头破血流。“十年前我们的岚山茶叶就号称占据山东半壁江山,如今我们的产品还是在拼命争夺山东市场。什么原因?因为南方茶吃掉了山东大部分茶叶消费市场,甚至是打着‘日照绿茶’的牌子来和我们的真品竞争!”苗文景说。 苗文景认为,虽然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唱戏”“借水行舟”等方式,举办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茶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但囿于规模小、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因素,大部分日照茶企市场营销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很多茶企用工匠精神种茶、炒茶,却在卖茶上还是皮匠思维,不知该何去何从。 “母子商标”抱团铸品牌 被各种外地茶冒充,甚至很多都是本地的销售商来主导的,日照绿茶的市场出路在哪里?今年,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保护“日照绿茶”品质品牌,将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制度。 “日照绿茶目前一直使用的是子母商标结构,有大大小小数百个企业品牌,但却没有统一的日照绿茶标识,茶叶企业品牌各自为战,很难在消费中心中树立起一个日照绿茶的整体概念。”苗文景说。 “更麻烦的是,家家炒茶、户户冒烟,一家一户的小作坊遍地都是,茶叶品牌鱼目混杂,日照绿茶公共品牌的管理使用上处于无序状态。”日照御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从波说,这些门槛较低又打出日照绿茶旗号的小作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损害整个日照绿茶的声誉。 主打一个整体的区域品牌,然后才是具体的商标。采访中,众多茶企对此表示欢迎。记者从岚山区茶业办获悉,4月12日,岚山区已完成第一轮筛选,区内百个企业品牌有望获得日照绿茶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资格。 同时,岚山区探索以旅游来提升日照绿茶品牌的外埠影响力和品牌辨识度。在“江北绿茶第一镇”岚山区巨峰镇打造的“日照百里绿茶长廊”上,各具特色的茶叶生态园、茶文化风情园、茶叶生态度假村、茶叶博览馆等茶文化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串点成线,每年有8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作为一个海滨旅游城市,日照绿茶本就是外地游客的首选伴手礼。”姜涛说,一旦游客认准了这个品牌,又会随之带活茶企的线上营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