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农委、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牵头组织省茶科所等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贵州绿茶》的修订标准工作。2017年年初,“贵州绿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为更好管理和使用“贵州绿茶”地理标识,进一步规范“贵州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水平,需对DB52/T442.3-2010《贵州绿茶》进行修订。
暨2010年完成《贵州绿茶》修订之后,这是《贵州绿茶》第三次出台修订标准。本标准替代DB52/T447-2010《贵州绿茶》。并将于2018年1月18日正式施行。
据了解,本标准相较于DB52/T442.4-2010标准,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级及实物样、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均作了一定的内容修订调整。
《贵州绿茶 第5部分:直条形茶》 地方标准修订
1、标准名称
原标准名称为《贵州绿茶针形茶》,近年来,贵州市场上鲜见针绿茶销售,针形绿茶加工也随着消落,而直条形茶却大量存在于市场中,且DB52/T442《贵州绿茶》中共4部分,分别为卷曲形茶、针形茶、扁形茶、颗粒形茶,缺乏对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直条形绿茶的规范,故将本标准名称进行了修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⑴ 规范引用文件的叙述,引用了国标、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
⑵ 明确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等强制性标准为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原标准中无术语和定义,故在修订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4、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
因市售绿茶保质期为24个月。故将实物标准样保存周期修订为24个月。
5、要求
标准规定原料要求、产品基本要求、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净含量、加工要求等内容。
因近年来,贵州茶叶种植业迅速发展,用于生产贵州绿茶的茶青原料包含了中小叶种、大叶种,有多毫品种、也有少毫品种,结合近年来贵州绿茶的理化指标检测报告,故对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进行了修订。
原标准中对净含量的规定未引用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故进行修订。
6 试验方法
原标准检验方法引用的GB/T 8304《茶 水分测定》、GB/T 8306《茶 总灰分测定》已废止,故对检验方法进行了修订,执行国家相应最新标准。
7、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⑴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 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⑵包装
销售包装应符合GB 23350和GH/T 1070的规定。
运输包装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⑶运输
应符合NY/T 1999-2011的规定。
⑷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保质期限为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