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和他的山羊在茶园里
在余庆县关兴镇的乌江悬崖峭壁上,当地一位残疾人搞起了“种养殖一体化”——通过在茶园里放牧羊群,既解决了茶园除草的问题,又节省了养羊的饲料成本,还种出了高标准的生态茶,茶叶样本甚至通过了欧盟标准检测。
记者在现场看到,乌江岸边的峭壁上,茶林层层叠叠,绿油油的一片。茶园里,一大群山羊正在啃食青草。这群山羊有200多只,它们的主人是33岁的农村肢残人员,名叫官兵。
“羊不吃茶树、茶叶,只吃里面的杂草和其他杂生的小灌木。”官兵说,在茶园里放牧羊群,并利用羊群为茶园除草,他已搞了快三年,效果很好。
官兵,余庆县松烟镇人,多年前在老家切割喂羊的青草时,不慎被机器绞去了右手的手腕以下,落下了残疾。经历短暂的沉沦后,他重新振作,三年前,他和妻子带着孩子,以及被他视为忠实朋友的几只德国牧羊犬、下司犬,搬到这个远离村庄的山上,开展生态循环种养殖业。
“茶园、草坡、森林,生活着很多鸟、昆虫。它们之间相互利用、制衡,保持着平衡关系,这也是循环生态种养模式的一部分。”官兵说,乌江悬崖上的土地,非常干净。
600多亩茶园以及周边的1000多亩荒山,是官兵向余庆县林业部门承包经营的。他说,这片茶园和荒山,能承载起约1000只山羊。
“羊吃草,我不用再担心饲料,也省下了人工除草的成本,还有一大笔茶园肥料钱。”官兵说,光除草一项,他一年能省下四五万元的管理成本。羊群拉下的粪便也给茶园施了肥,一年还能省下6万多元的肥料投入。
据了解,官兵的循环生态模式,成就了茶的品质。去年11月,这片茶园的茶叶样本通过了欧盟标准检测。
现在,官兵的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将茶园的新鲜茶叶卖给加工厂、每年出售约600只山羊。
“要是资金充裕的话,在茶园里满负荷牧羊,不但收入还会增加,茶园的除草、肥料成本还能减少10万元左右。”他说,明年要多留下些羊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