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314个,其中龙头企业258家,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21家。固定资产达29亿元,年销售收入97.5亿元,建设基地面积30.5万亩,流转土地面积89.3万亩,带动农户13.4万户,促进农户增收5.1亿元。
发布会上,日照市农业局调研员牟宗文介绍,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产销对接、链条延伸和功能拓展。
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上,形成了东港的茶叶、蓝莓,岚山的茶叶、瓜菜、板栗,莒县的蚕茧、烟叶、中药材、蜂产品,五莲的林果等优势产区、产业带,建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专业村、专业镇,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50万亩,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省级9个。
在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上,不断推进专业化防治,全市拥有专业化防治组织24个,去年以来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6.6万亩;制定发布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80项,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2处,种植业“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达到200万亩;建设大型沼气工程10处、小型沼气工程722处,积极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建设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4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每年定量定性检测1700多个批次,合格率99%以上。近年来,全市出动农业执法人员超过300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000余个(次),查获假劣农资100余吨。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7个,主要分布于水产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6.6万亩,带动农户14.5万户。
同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目前,全市工商资本下乡投资项目达到267个,投资总额50.9亿元,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6.17万亩,比上年增长11.1%,带动农村就业7.97万人,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观光农业等领域。
此外,狠抓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已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68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个,“三品一标”产品561个,打造了日照绿茶、日照蚕茧、日照蓝莓、莒县大姜和丹参、五莲樱桃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