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海阳绿茶从田间地头跳上“互联网+”的快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2015年一整年茶农实现了零库存。今年,“明前茶”价格更是走俏,平均每斤可达5000—6000元,节后才香的“雨前茶”每斤也高达2000—4000元。
清明节气,正是海阳绿茶产销的黄金季,记者走进海阳市留格庄镇八甲村泳涛茶园,满眼的翠绿映入眼帘,一棵棵茶树朝气蓬勃地吐露着嫩芽。“烟台相对南方茶区纬度高,气温低,茶树休眠期长,生长相对缓慢,数量有限。”八甲茶叶种植合作社社长李永峰介绍,“所幸今冬气温偏高,‘明前茶’还有部分产出,可以卖个好价钱,一般每斤能卖到5000元至6000元,‘雨前茶’能卖到3000元以上,而且都要提前预订,老客户优先品尝。”
泳涛茶园的种植面积达10多亩,年产成品茶2000多斤,年年都供不应求,实现了零库存。这得益于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以往销售方式主要依靠实体店铺,现在这些店铺基本成了样品展示厅。”海阳市茶文化协会会长吕德强介绍,目前所有海阳茶文化协会的会员单位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全国各地海阳同乡会、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对外销售,海阳茶叶的销售区域已不再局限于烟台,而是走出家门销往全国。
近年来,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茶产业发展,财政部门先后出资600万元做为海阳绿茶扶持资金,并开通绿色通道,按照“直线引进不超过800公里,曲线引进不超过1200公里”的原则,繁育出了适合本地条件的龙井43、中茶108、平阳特早等10余个优良品种,培育出“天夼山、碧雪香、露阳春、萨顶绿”等一系列绿茶产品,有力地提升了海阳茶叶发展水平,极大推动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海阳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也为海阳绿茶品牌的打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周刊实习生马文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