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是指茶叶浸泡超过12小时以上,或放置了一个晚上的茶。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其实,隔夜茶未必就那么可怕。
隔夜茶真的不能喝吗?未必!
说法1:长时间浸泡,茶叶中的金属会析出到茶水中,对健康不利
其实——研究已经证明,在25℃下隔夜放置,茶水中的铜、铅、铁在冲泡后8-10小时就已经趋于稳定,而且此时的量比起初泡时的量并没有太大差异。
更重要的是,它们距离“超标”还很远:
(1)铜:24小时内的最高铜含量为22.49mg/kg。若一人一天饮茶10g(一泡茶约1~3g),则铜的摄入量为0.2249mg,远低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食品营养局(FNB)规定的成人铜的每日摄入);
(2)铅: 24小时内最高含量达2.4ug/L,远远低于我国现行饮用水中的铅含量标准:50ug/L;
(3)铁:24小时内最高含量为30.46mg/kg,远低于铁中毒的致死量:130~250mg/kg,故不必担心茶叶铁中毒。
因此,隔夜茶中的金属含量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我们只要不把茶叶浸泡在茶水中过夜,单纯的茶水放过夜是无需顾虑的!
说法2:隔夜茶中含二级胺,可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
二级胺本身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我们每天从主食中摄入的量远远高于从隔夜茶中摄入的。
另外,二级胺并不等同于亚硝胺。二级胺类物质本身并不是致癌物,而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与硝酸盐发生反应才能形成亚硝胺。所谓的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然而人体消化道并不具备这些因素,所以二级胺喝进胃肠后,不会转化为亚硝胺。
据研究,亚硝胺要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200mg才有可能致癌。尽管隔夜茶中可能含有亚硝胺,但含量极微,根本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危害。
3、饭后1小时再喝茶:饭后马上喝茶容易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阻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而饭前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影响胃液分泌,不利于消化。正确的方法是至少餐后半小时,最好1小时后再喝茶。
6、睡前喝茶影响睡眠: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的说法。同时,咖啡碱也是利尿剂,加上喝茶摄入大量水分,势必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从而影响睡眠。
8、<15天的新茶喝了易上火:刚加工的茶叶存有火气,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容易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如果经常饮用新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