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成都宽窄巷子的古今茶语茶室内,记者见到了四川峨眉山天然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勤女士。可能是长期受茶文化熏陶的缘故,王总显得时尚而气度不凡,对于茶产业的发展如数家珍。她为天然有机茶业的发展倾注了多年的心血,说到创业时的艰难她不胜唏嘘,说到目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她充满信心,说到有机茶产业的发展愿景她又满怀憧憬。
记者了解到,峨眉山天然有机茶有限公司坐落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峨眉山,由中高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为核心组建而成。公司有机茶茶园位于峨眉山海拔1100米至海拔1800米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区。茶园远离污染,以极小的面积珍藏于峨眉山原生态植被之中,终日饱受云雾雨露的滋润。王总觉得,其实做企业就像品绿茶一样,先觉得有些苦,可坚持下来就会越来越品出其中的甘甜。
茶品:天然有机馨香四溢
据王总介绍,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通过严格的有机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但是比纯天然的食品要求更高。“我们的茶叶是按国际标准来生产的,这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通过第三方的认证,比如像空气、土壤、水源、茶种都有严格要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都不能使用;二是不使用转基因等科学上不明确的技术和物质;三是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前提。”
峨眉山有机茶是四川省首家有机茶品牌,经过连续14年的有机认证,其中12年都得到了国际认可,这在四川是唯一一家。其次,峨眉山有机茶是四川省原生态的老品种,目前,企业主要产品有峨眉山有机茶王、雪芽、雾芽、遇仙茶等系列。除了绿茶,企业还有新晋的有机红茶和白茶。峨眉山有机茶健康、安全、甘醇、不苦不涩,由于产品质量优异,峨眉山天然有机绿茶屡获殊荣:2002年评为西部“名优农产品”、“国际旅游大佛节金奖产品”;2004年评为“四川省高新科学技术应用质量保障产品”。成为唯一荣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的有机绿茶,唯一连续十年荣获IFOAM国际认可的有机绿茶,唯一获得第五届亚洲有机农业科学大会推荐的有机绿茶,唯一荣获四川省技术监督局“连续三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证书》”的有机绿茶。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在成都市场建有江汉路上的专卖店,在井巷子设有体验店,在仁和春天百货、来福士广场有超市专柜店。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区——峨眉山海拔最高的茶园生产的茶叶,数量有限,一直是供少数消费者享用的稀缺产品。企业以前走的是专业渠道,是钓鱼台国宾馆的特供茶,没有面向大众,十八大召开以后开始进入小众市场,面对人们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和食品安全的要求,王总坚信他们的有机茶一定会大有市场。
人品:“茶香”也自苦寒来
作为有机茶业的带头人,王勤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从1996年起,她就在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并会同相关科技人员制定了峨眉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和技术措施。2000年,为了帮助峨眉山风景区村组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她联合其他科技人员共同成立了峨眉山天然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在海拔高、环境好、生物资源丰富的黄湾乡万年、龙洞、桅杆等村建立了有机茶示范基地3000多亩,与5个村2000多户茶农签定了合同。按合同规定,公司负责免费为茶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免费帮助茶农进行病虫害治理等服务,用比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鲜叶。
创业难,从农技干部转化为企业老板更是难乎其难。之前,王勤系峨眉山市农业局科技干部、农艺师,创业之初,她在全家的支持下,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并且将房子也抵押出去,孤注一掷开始起步,从2000年创业开始直到2006年,企业的销售收入才和鲜叶成本相当。其间遇到了很多风风雨雨,多少次都快坚持不下去了,但看到企业员工尤其是很多夫妻双方都在企业上班的员工渴求的眼神,看到因种天然有机茶日益走向富裕的基地茶农,她实在不忍心,于是把家里人的收入以及房产全押上,一直默默支撑下去。
王总对记者说,高山茶必须经过云遮雾罩的考验,在潮湿的大环境下才可能出好茶。事实上,企业发展14年来,王总遇到过许多风风雨雨,有许多次都快坚持不下去了,“好在我在艰难时刻总有贵人相助,让企业顺利地渡过难关,这可能是我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峨眉圣山菩萨的缘故。”2006年春天,当时茶叶基地要开园采茶了,可是配套支付给茶农的资金还没有着落,找银行及其他企业和个人拆借无门,这让王勤十分着急。走投无路中,她想去上级领导处寻求支持,当时巧遇某生产队的村长或支书模样的人正在就该生产队的资金保管安全问题找领导汇报工作,因为该生产队近些年生产发展对路,资金充裕,但苦于保值增值无门。在这位领导的撮合下,双方一拍即合,解决了各自的问题。
最大的难题是销售。为了售卖茶,企业想尽了办法,刚开始时,她但凡所有展会都尽量参加,力争扩大有机茶叶的知名度,增加销量。她说多年前一次在成都天府广场参加一个展会,企业的宣传小姐把宣传单递给一对老年夫妇后,自己及时跟进加以说明、讲解,说这是天然有机茶叶,可没想到那位老年妇女瞟了王总一眼,不屑地说道:“有机茶,我们吃的喝的不都是有机的吗?现在的企业太会炒作了。”这让王总醒悟到,企业还必须肩负起宣传教育的作用,因为就当时而言,企业快了一步很可能就成为“先烈”了,其实企业只要快半步就行了。
企品:传承与责任不可或缺
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目前企业已建成和正在转化的有机茶园由原来的3000多亩发展到10000多亩,其中2400多亩连续八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并分别获得《有机农场证书》和《有机加工者证书》,成为目前西部十二省区唯一通过国际认可(IFOAM)的有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
谈及传承,王勤觉得她有义务将土生土长的峨眉山原种茶保护好,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为这是天然有机茶的源头。也许它的产量很低很低,口感也没有新品种茶好,而且每年只产一季,但它来自遥远的唐朝供茶,具有纯正血统,具有远古茶的古老基因。“目前80%的老茶都被改良了,如果不加以悉心保护,用心传承,它将来会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当我国的茶文化需要这种具象的代表时,很可能找不到具体的祭奠物。我们这一代茶业者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它,让它薪火相传!”王勤对此念念不忘。
说到责任,王总认为,做企业就是在做善事,不仅惠及广大企业员工,而且将有机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让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心的产品。记者了解到,这家企业的员工积极性稳定性特别高,不少员工都是跟随王总十多年了,从创业开始就在企业上班,企业凝聚力很强,不少职工身兼数职。目前企业有50多名员工,员工已实实在在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王总说,企业再困难都要保证员工的工资,同时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给员工每年增加一些工资,让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曾为当地的养老院建设捐资,还经常带着礼品到当地幼儿园和老人院实地慰问。
与此同时,王总并未回避企业的短板营销。之前她一直觉得产品好就行,可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那种“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越来越落伍,王总觉得,是时候该大声“吆喝”了,这是基于两点:一是天然有机茶资源稀缺,而且只用春夏出产的好茶叶,各方面成本比一般的茶高,所以价格自然上涨,优质优价必须让消费者知晓;另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渴求,尤其是天然有机食品的健康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她相信峨眉山有机茶一定会越来越有市场。“我们的产品很好,可是在营销这块儿要做的文章还很多,接下来会在品牌战略规划、引进更多的优质营销人才上下苦功。”
采访最后,王总告诉记者,她不想过多地去回味艰辛的过去,她更着眼于有机茶产业更加甜美的未来,她相信努力与付出总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