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讯:日照绿茶作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却面临着“做不起来叫不响品牌”的一大难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技术标准化应用程度。
近日,从日照市岚山区科技局了解到,作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之一,岚山区承担的“十万亩茶叶优质安全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科研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动岚山区茶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悉,近三年来项目企业干茶加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茶农鲜叶收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亿元。项目示范带动全区新发展茶园10000余亩,项目全年吸收农业劳动力200余人,项目直接参与农民人数5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民48000多人,直接参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00元,增加1260元。
技术科研成果的实施和标准化管理措施,不仅使全区茶叶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保障,而且在茶叶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悉,项目开展期间岚山区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8篇,制定企业技术标准3部。研发新产品、新品种3个,特别是研制了日照黑茶并提出了合理的加工工艺,成为继南茶北引,乌龙茶、红茶后的又一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成功打造了绿、青、红、黑的四彩茶叶生产加工格局,提升了茶叶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该项目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由岚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辐射带动农户的管理体系。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岚山区政府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科技、茶业、农业、财政、人事等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科技富民、强县协调领导小组,由科技局具体实施。此外,聘请了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青岛市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兆堂、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农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茶叶技术研究员胡建辉等专家、学者参与指导该项目。计划开展过程中,财政局根据《岚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奖补及考核办法》,对达标对象实行奖励。据统计,2013年岚山区新发展50亩以上成片茶园7600亩,无性系茶园275亩,奖励资金200余万元,其他奖励资金近100万元,仅茶业发展专项岚山区政府投入30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顺利实施。
该试点项目主要以淞晨、百满、浏园、御园春、景阳青、凯越、冠清等7家茶业公司为实施主体,重点引进了抗寒茶树无性系良种的引进与繁育、茶园土壤有机培肥与高效施肥技术、环境友好型茶树专用肥施用技术等十余项关键技术。各茶业公司通过“企业+技术标准+基地+农户+服务”“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社+服务”“企业+技术标准+农户+服务”模式,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生防工程”“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技术,把分散的茶农联合起来,按照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统一配置,统一使用。定期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将茶叶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到实处,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实现茶叶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逐步构建现代茶叶生产模式,最终提高茶叶产业综合效益,促进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本次科技强县富民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日照茶企做大做强、打造名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日照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开展科技创新,以科学技术驱动日照茶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就会进一步推进日照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