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永庆王召连
这里,拥有6.5万亩生态茶园,镇域茶园面积全国叫响;
这里,建成了日交易量3.5万公斤的茶叶鲜叶市场,鲜叶日交易量全市最高;
这里,正在打造集干茶交易中心、销售流通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为一体的日照茶都,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干茶原产地批发交易市场;
这里,有一条绿色的长廊,她像一条绿色的河流,在丘陵山谷间蜿蜒流动,宁静清新,逶迤绵长。这是南茶北引的见证,更象征着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里,就是岚山区巨峰镇。从49年前的“南茶北引第一镇”,现已发展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重点镇”。
抓农业关键在于抓特色,抓产业关键在于抓规模,只有坚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放松,才能夯实茶叶产业体系的规模基础
―――突出千亩茶园连片发展。小官庄村连片发展茶园面积达221.5亩,获奖金132900元;土山河村连片发展203.32亩,获得奖金121992元……
2014年9月5日,巨峰镇茶园发展表彰大会上,8名村党支部书记上台领取了本年度“绿茶名镇”建设工作奖金,合计39.9万元。
奖金虽然不多,但这是对连片种植茶叶的引导和鼓励。巨峰镇先后围绕“百里绿茶长廊”打造了南北山流域、官山流域、凤凰岭流域等11大重点千亩茶园示范片区,累计投入4800万元对片区进行区域规划、良种订购、土地深翻、道路整修、水利设施和林网建设“六统一”综合配套,按照“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杀虫治害、统一越冬防护”的要求,实现“四统一”标准化管理。同时将绿茶产业发展纳入“五好村”千分制考核,充分调动了各村发展连片茶园的积极性。仅2014年一年就新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处:开发“双彦”和“红旗岭”两个标准化千亩茶园示范片区;建设以淞晨基地为中心的南北山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以碧波西土山基地为中心的“双石岭”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打造完成“毛竹岭”、“翠石山”两个标准化千亩茶园示范基地。
―――注重良种引进和茶园标准化管理。自2001年起,巨峰镇就成立绿茶行业协会,先后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茶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积极从南方引进浙农113、浙农117、龙井43等20余个茶树无性系良种,通过良种引进、试验、示范融入日照“风土”进行推广,使巨峰绿茶形成了北方绿茶特有的滋味品质。同时加强技术创新,相继攻克了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20余项技术难题。大力推广茶叶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大力开展良种化、标准化、丰产化茶叶基地建设,实行生态化、高标准建园,确保基地开发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在统防统治的基础上,推广茶园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全方位地减少和规范化肥施用。充分发挥茶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和农民茶业专业合作社的约束规范作用,提高茶叶种植质量,确保巨峰绿茶系列茶产品的生态特色品质更加突出。
―――加强茶叶龙头企业招引。对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建设、鼓励茶叶企业建立基地、招引茶叶龙头企业的村,按照“五好村”考核规定,招引注册资本金100万元(含)的记20分,每增加10万元,加5分;对流转给茶叶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基地的村,按照村自行发展的标准享受资金奖励并给予在招商引资考核中最高赋分200分的考核奖励;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各村每有一家茶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给予村1000元奖励,并在“五好村”考核中记15分;每获得认证一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分别给予村1000元、1000元、2000元的奖励,并分别在“五好村”考核中记15分。
目前,巨峰镇1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茶园面积已发展至6.5万亩,全镇人均茶园0.86亩,全镇有48000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有10800亩茶园通过“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已建成市级生态高效示范茶园13500亩,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绿茶生产基地6000余亩。
抓龙头关键在于抓品牌,抓销售关键在于抓市场,只有以品牌为本,以市场为翼,才能形成茶叶产业体系的梯级跃升
如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巨峰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茶叶种植采摘是第一产业,茶叶加工是第二产业,茶叶销售是第三产业,只有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业齐步走,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多重复合效益。
―――加快培育茶叶品牌。2012年5月,圣谷山茶场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有机认证。这标志着巨峰绿茶开始走上了有机茶生产的道路。2014年7月,圣谷山茶又拿到了由美国雨林联盟san认证颁发的国际可持续农场认证证书―――雨林认证,而这在江北尚属首家。以巨峰绿茶为代表的日照绿茶获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推动企业建立以质量立企的品牌发展战略。按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设无公害生态示范园区。碧波公司已建成日照绿茶、武夷山大红袍、漳州铁观音、坦洋红茶等优质茶叶基地7200余亩,先后获得“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茶树良种示范园”“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休闲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淞晨公司在南北山东麓建成无公害茶园基地500余亩,并通过合作社形式,和周边茶农签订了统一标准、联合管理协议,对周边3000亩茶园全部按照无公害化管理种植。该公司被授予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十佳企业、山东消费者最喜爱的茶叶品牌企业、日照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鼓励茶叶生产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通过茶叶科技创新,结合日照绿茶鲜叶特点,借鉴红茶、乌龙茶加工技术,组织镇内的御园春、淞晨、百满等茶业龙头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茶业加工工艺和加工机械,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的“错时、错料、错工”。目前巨峰茶已由仅生产绿茶,发展到“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品生产格局,不仅提高了茶叶鲜叶原料的利用率,使每亩茶园增收1000元,而且增强了对发酵茶消费群体的适应性,拓展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持续建设鲜叶、干茶两个茶叶交易市场。自2012年开始,巨峰镇将发展茶叶流通作为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兴建了西赵、后黄埠、薄家口等6处绿茶鲜叶交易市场。其中薄家口鲜叶市场,占地33亩,总投资1085万元,共建设4个钢架茶叶鲜叶交易大棚及沿街商业房等,2014年4月市场启用后,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并吸引了周边几十公里的茶农前去交易,日鲜叶交易量最高峰达到5万公斤,远在胶南的茶商都慕名而来,市场更带动周边茶农普遍增收5000多元。
巨峰镇充分挖掘绿茶原产地的综合优势,积极借助外力,建设大型干茶市场―――“日照茶都”。该市场规划建设面积195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茶叶批发零售、精品茶加工、仓储、茶文化旅游、茶叶质量检测、茶文化展示以及商务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日照茶都”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总投资2.1亿元。一期工程占地9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0.9亿元,以1至3层商业用途为主。二期用地105亩,计划投资1.2亿元,以2至3层商业和5层居住楼区为主。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6万公斤干茶的日销售量。该项目作为“百里绿茶长廊”生态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将有力提升和拉动巨峰绿茶产业和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重大作用。
目前巨峰镇培育茶叶加工企业192家,其中年产万斤以上干茶的企业86家,龙头品牌茶企18家,成立并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118家。年产干茶4500吨,产值5.86亿元,巨峰名优茶已占茶叶总产量的65%以上,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80%。
抓茶叶附加值关键在于抓茶文化,抓生态旅游关键在于抓茶乡特色,只有挖掘以茶文化营销为内涵的新动能,启动以茶乡生态旅游为助力的新引擎,才能扩展茶叶产业体系的“乘数效应”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巨峰镇借力生态文明乡村行动,自2011年至今已打造了25个“百里绿茶长廊”旅游沿线村、个美丽文明乡村片区,长廊全线在绿化美化上高度融合吸收绿茶文化元素,目前已累计投资3800余万元,沿线村落已初步具备农家乐乡村游接待能力。
―――持续开展茶文化旅游推介。巨峰镇围绕“百里绿茶长廊”生态游旅游线路的建设,抓好文化宣传报道和旅游资源推介,规划了后黄埠民俗游、碧波山庄景观游、薄家口茶叶加工游和淞晨茶博园休闲游等旅游项目,先后举办了2013年“5・19百里绿茶长廊启动”旅游日活动、2014年“后黄埠采摘园开园”活动、“薄家口鲜叶市场启用”活动、“百里绿茶长廊美摄采风”活动、“淞晨茶文化园开园”活动,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获得广泛的赞誉,提升了“百里绿茶长廊”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现了用产业特色吸引媒体人的关注,用文化特色赢得对外宣传的主动性,用生态旅游争取社会大众的认可度。
―――高标准做好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巨峰镇着力打造集茶叶采摘、干茶加工、茶园观光、乡村旅游、茶文化体验五位一体的茶文化旅游模式,统筹整合后黄埠生态度假村、碧波茶文化风情园、薄家口茶叶交易市场、淞晨有机茶文化产业园、点将台茶文化园五大旅游景点,实现沿线风光的有机衔接和特色互补;持续打造后黄埠农家乐休闲度假村,建成后黄埠千亩采摘园、垂钓园、特色小吃等景点;扶持、培育淞晨有机茶文化产业园,实现“百里绿茶长廊”提档升级。
如今,后黄埠生态度假村的乡村体验游功能已经具备,各类自驾游、亲子游源源不绝;碧波茶文化风情园已是方圆百里内新人结婚的首选景区;淞晨茶文化园已与市区20家旅行社签约,已接团64个,旅游考察团体280余批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巨峰镇以茶园风光和茶乡山水景色为特点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山海茶”魅力旅游中的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