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通过绿茶结缘“半岛”(图)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4日8:16

2010年11月8日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正式创刊,五年来,一路风雨,一路欢歌,《半岛都市报》已深深扎根在港城每位读者心中,我们也和广大的读者朋友一起成长。我们前进的一切动力都源于读者,正是有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信赖,我们才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在此,我们向您,向多年来始终如一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热心读者,由衷地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感谢有你,一路相随!


  2010年11月8日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正式创刊,五年来,一路风雨,一路欢歌,《半岛都市报》已深深扎根在港城每位读者心中,我们也和广大的读者朋友一起成长。我们前进的一切动力都源于读者,正是有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信赖,我们才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在此,我们向您,向多年来始终如一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热心读者,由衷地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感谢有你,一路相随!

  从1997年开始做茶叶,无论种植还是采茶、加工,董彦华一直都是亲力亲为,他始终认为只有用心做才能出好茶。也正是通过茶叶结识了《半岛都市报》。董彦华回忆说,记得那是2011年,由于天气干旱,茶叶的产量比较低,那时候他基本是茶园、茶厂两点一线,在茶园里结识了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同时了解了《半岛都市报》,爱上了《半岛都市报》。

  当记者在茶园里碰到他,向他了解当时茶园的情况,茶叶的产量,茶叶的品质时,他并没有当回事,只是随便说了说,想应付了事。而采访的记者却并没有应付,一直在不停地追问一些细节专业的问题。“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记者对茶叶的专业与深度让我惊讶,对于一个做了十多年的茶人,他的很多问题也成了我的疑问与思考,我当时就感觉‘半岛’的记者不简单。”董彦华说。

  后来慢慢地,只要一有机会董彦华就会买上一份《半岛都市报》,泡一杯茶细细地品读。开始的时候抱着走马观花娱乐的心情去看报,到后来慢慢地转变为雅俗共赏,“在半岛,既能找到让人捧腹大笑的蹊跷事,也能找到让人深思不断的社会百态。”关于绿茶的稿子,让董彦华更是每篇都会反复细读。“作为一个除了茶叶其他基本不关心的茶人,我从读‘半岛’开始了解了社会上的各类突发事、感人事、蹊跷事,读半岛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董彦华说。

  文/图

  读者:刘士涛“半岛陪伴我干事创业”

  大学一毕业,刘士涛就进了奎山的4S店就业。从最底层逐渐成长为售后部经理,也就是在担任售后部经理的时候,与《半岛都市报》结缘。当时有位客户对售后不满意,并且沟通多次没有取得谅解。后来这位客户找了半岛都市报的记者,记者来向刘士涛了解情况,并从中牵线搭桥,“让坐下来沟通协商,最后我们握手言和。”

  从此“半岛”成为刘士涛读报的首选,报纸的民生视角是刘士涛坚持读到现在的原因,而敢于说话,为民说话,则是他一直所敬佩的。《半岛都市报》的卧底调查、深度报道他是每篇必看,这也成为他生活中的参照,让他对社会中的形形色色有了深入地了解。而通过半岛关于汽车类的稿件,搭建了4S店与读者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成为他和同事们工作与生活中的知音。

  2014年,刘士涛从4S店辞职与意气相投的几个朋友创立了丰汇汽修,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半岛”仍是刘士涛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粮,尤其是日照新闻中的创业青年,成为他创业道路上的榜样。半岛不再仅仅是刘士涛获取最新社会百态的渠道,更成为了刘士涛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他干事创业中的“哥们”,一直陪伴着他。

  

  读者:张国强

  上班先看《半岛都市报》

  对于刚入社会工作的张国强来说,每天进入办公室打开《半岛都市报》成了一种习惯。虽然刚看报纸一年左右,但是觉得这份报纸版面设置得特别好,国内大事、社会新闻等分类清楚,平时想看哪种类型的新闻都能立即找到。另外,《半岛都市报》的办报风格以民生为主,既活泼又贴近普通百姓,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张国强说,作为一份报纸,《半岛都市报》在齐鲁大地影响广泛,各刊之内容或为新闻报道,或为热点评论,抑或是体育娱乐,对作为文字工作者的我来说都极具吸引力。但其中日照新闻却是我最为关注的,因为其刊载的是我们身边的新闻。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栏目用其翔实的内容、平易近人的文字赢得一大批拥趸,收获赞誉与掌声。

  “第一次看《半岛都市报》还是在大学时期,当时我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张国强说,毕业后在青岛工作了一年,在2014年回到日照,又看到了《半岛都市报》,并且还有日照版面。随着开始工作,每天从报纸上找寻有用知识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而我总是习惯性地最先翻到日照新闻一版,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看看家乡的新变化。

  蓦然回首,《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版已经走过五年光阴。五年的时光使日照新闻逐渐成熟完善,希望在以后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越办越好,能够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我的人生。

  

  感谢有你,一路相

  半岛都市报《日照新闻》创刊五周年,各行各业读者吐

  读者:王明龙

  读报两年,越来越爱

  清晨,最美之事便是闻清茶之香,品“半岛”之美。2年前,王明龙结识了半岛都市报,从此一发不可收。作为“半岛”的铁杆通讯员、铁杆粉丝,他对“半岛”的喜爱之情让记者为之动容。

  王明龙介绍,他从进入莒县法院研究室上班,每天浏览各类报纸,那个时候就发现半岛都市报很合他的“口味”。从半岛都市报在日照发行,虽然我刚接触两年多,但是现在越读越有感情。每次读到《半岛都市报》的日照新闻模块,我都会细细阅读它的每一个字,在日照新闻的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都市每天新的变化和市民的善良之美。日照新闻抓住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点,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镜头去记录都市的每个角落,用最纯真的笔尖去勾勒市民的精神风貌。“每天早起洗漱完,到了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报纸细细看一遍,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身边事。”王明龙表示。

  除此之外,王明龙发现喜闻乐见的事情,遇到各种新闻突发事,都会第一时间拨通《日照新闻》热线,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记者。对于半岛,算是一种贴心的服务。日照新闻用自己的脚步服务大众,用自己的细致关怀百姓生活,它的点滴之美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读者:韩玉磊

  十几年过去依然最爱“半岛”

  说起和“半岛”的缘分,要追溯到10多年前。当年韩玉磊在青岛工作,青岛大街小巷都可见到《半岛都市报》的身影,韩玉磊也习惯于每天到报摊上买上一份报纸,仔细阅读。2002年,韩玉磊回到日照开出租车,他每天都会到日照汽车总站的报摊中买上一份报纸,闲暇时看看报纸,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城市青岛发生了什么大事,国内和国际上又有哪些新鲜事。

  2005年韩玉磊从事教练工作,如今在运总维特驾校当教练的他已经有了10年教龄。每天他依然会买上一份《半岛都市报》,由于韩玉磊服务好、态度好,很多学员都是慕名而来,因此学员很多,平时练车时一个学员在车上,有些学员闲着无事,他会让学员看看《半岛都市报》打发时间。现在韩玉磊的教练车上,经常备有《半岛都市报》。

  韩玉磊说,《半岛都市报》写的新闻都是贴合实际的,特别是在民生方面,很多都能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表达百姓的诉求。2010年《日照新闻》创刊,更加深了韩玉磊对《半岛都市报》的喜爱。“我最喜欢日照新闻,国内、国际大事虽然也比较关注,但是对日照本地的事情更关心一些。”他说。文/图 记者 庄会良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