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历史悠久,极富文化精神内涵,茶文化的发掘和兴起,已成了茶产业亮丽的风景,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节、茶叶博览会越办越火;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楼、茶馆、茶社,也从国内拓展了国外;城郊产茶区,结合旅游景区的布局,建立一大批具茶文化特色的观光旅游点,采茶、制茶、赏景、品茗成了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在茶文化的氛围中找到了一份平静,一份慰藉。茶文化的崛起激发了产业的活力,扩大了产业的影响力,激活了市场,开拓了消费,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宜昌茶产业发展战
宜昌茶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与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同步,具体可用“成绩显著、经验丰富、潜力很大、后劲很足、斉心合力,大有前途”六句话概括,为加快宜昌茶产业持读有序大发展,市委政府作出了实施宜昌茶产业“百亿元”工程规划,现应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基础上“加强茶业领导,理顺发展思路,斉心合力,苦练內功”,重点在“深挖潜力,增加后劲”上下硬功夫,抓好“组建茶团队、培养茶人才、打造茶品牌,弘杨茶文化、创新茶科技、强化茶管理,建设茶基地、深化茶加工、开拓茶市场,发展茶经济”等系统工程建设。求真务实的重点抓好四条发展战略措施。

苦练内功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挑战,要实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茶,夯实茶产业基础。
一是抓好茶叶品牌建设:就茶叶产业内部而言,其品牌意识属性较强,品牌建设有一定基础,品牌的效益越来越明显。但不能将企业的商标简单地等同于品牌,也不能将一支茶名当一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文化科技含量、企业的实力、市场占有等综合的体现,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茶叶品牌的建设,应在质量标准、文化、科技含量、企业的形象、社会的影响力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打造;对传统历史名茶以及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区域性名茶,要推行原产地域保护,形成区域性品牌,并加强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的执行力度,使这些无形资产得到很好地保护和积累。
品牌建设还要坚持从区域品牌向企业品牌延伸,推行双品牌战略,强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意识,使企业产品品质、企业形象、人文环境特色等形成整体,体现出“名牌企业”的特色。

抓好茶园基础建设:要完善良种、良法的“综合配套、先进实用”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和发展,着力开发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型的适应“田间管采机械化”的现代化茶叶的高效生产基地;
抓好加工基础建设:茶叶加工应狠抓茶叶初加工打基础;相应抓好精加工提档升级,增加附加值;配套从亊茶叶医药保健,日用食品、化工等领域应用型深加工开发,以充分发掘和利用茶叶自然保健的功能。
茶区应根据客观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配套建设一批“宝塔式”初、精、深加工厂,系列开发茶产品,提高上、中、下游产品综合效益。当前应加快茶叶初制加工厂的改造与升级,建设一批大、中型茶叶初制加工厂,更新加工机械设备,治理加工环境,培养规范化操作技术队伍,为茶叶质量的全面升级夯实基础,随之配套加快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厂。从亊上、中、下游系列产品开发,做到茶尽其用,发挥茶综合效益。
抓好标准化信息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是有序的、规范的公平竞争,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是适应市场有序竞争的重要环节,要参照国家有关茶叶的各种标准,加快茶叶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产品,要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强化产业信息网络建设,茶叶龙头企业要逐步建设自己的产销信息网络,对网上的信息资源加以分析研究,为产品的结构、布局、价格及市场定位等决策提供依据,逐步发展网上交易等现代贸易方式。

组建团队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宜昌近来迅速发展的茶业龙头企业,具有观念新、起点高、上规模、与市场接轨,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为提高宜昌茶在全国的知名度作出了贡献。但有的龙头企业建设规模虽大,但既不强也不精,且加工销售商品量少,未与茶社、茶农优化组合,实为“独头”企业,且龙头与龙身、龙尾脱节。茶企、茶社、茶农等市场主体未优化组合,对外未形成拳头优势,茶区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其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流通格局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茶农只获有上游原料产品的微薄利益,且国家支农资金多被龙头企业截留,损害茶农利益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影响茶叶经营的活力和生命力。
茶区应根据党中央抓三农的有关精神,全面优化茶叶资源组合、推行茶旪产业化经营,当前除重点在培育有实力而真有利益链条机制联接並能带动茶农并肩致富的龙头企业外,应加快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利用利益链接机制,实施合作社“下联农户、上接公司”的“茶农十茶社十茶司”的农工商集团化,产供銷一条龙的“以司带户、全程服务、双层经营、共同致富”的茶叶产业化规模经营,合理分工、互利共赢,联合成为“宜昌三峡茶叶”市场竞争主体,握紧拳头对外,让“宜昌三峡茶叶”闻名国內外市场。

延伸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
为充分发挥提高茶资源效益,争对市场多元化需求,宜昌茶区除应坚持以发展绿茶类产业为主的原则下,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的灵活从亊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黒茶等多茶类开发,拓宽市场空间。
茶叶精、深加工产品是在传统的茶叶农产品中融进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功能和价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极大地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利润增产增长点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茶叶精、深加工,应重点着力于产品的应用性开发,充分发掘茶叶有效成分、产品向系列化方向发展,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医疗、保健、化工等行业,要寻找到理想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扩张和渗透,产品的开发要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尽快完成开发新产品与市场的需要对接,促使茶叶精、深加工业,发展成为产业向外拓展和延伸的重要领域。
弘杨茶文化深化产业开发。

云南融昌普洱茶店面形象展示
近年来,我国六大茶类结构因地制宜的调整及名优茶迅猛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历史名茶,还是新开发的地方名茶,都具有很深文化内涵,名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继续扩大名茶消费,对产业发展是一个促进,各种茶道茶艺表演,茶文化教育的开展,也宣传了茶产业,促进了茶消费。再则茶叶为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地处的环境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真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这种优越的地域环境是茶叶观光旅游业开发的重要基础。宜昌茶叶历史悠久,极富文化内涵,物质享受“柴米油盐酱醋茶”,精神享受“琴棋书画文诗茶”的说法,集中体现了茶叶的文化品位,养身、休闲、品茗、赏景是一种极高的物质、精神享受,目前已涌现涉足观光农业开发的企业,利用周边的旅游环境,进行观光休闲茶园、茶楼建设,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形象,开拓经营渠道方面,效果良好。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宜昌茶区,应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可大力开发具茶文化特色的观光旅游点,内容可包括茶园、茶亭、茶楼建设,采茶、制茶、品茗、斗茶趣味旅游等。以此来激发整个产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激活市场,开拓消费需求,从另一侧面促进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