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喝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辟秽驱邪。后来人们将此茶直呼为“端午茶”。
端午节人们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据现代医学科学分析,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 一般人口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喝茶是对,但喝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