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茶受灾情况不敢想象,实在是不敢想象。”面对经济导报记者的采访,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家庄村茶农黄大爷连用了两个“不敢想象”。2009年年尾的大雪和今年持续不断的春寒,使得素有“江北第一茶乡”的山东省日照市春茶大范围减产,部分地区甚至几近绝产。
23日,导报记者来到巨峰镇进行实地探访。
大量茶枝成柴火
地处北纬35度、东临黄海,生长环境独特、无污染,大自然的厚爱成就了日照绿茶“叶绿、汤绿、内绿、外绿”的品质。
而“日照绿茶数巨峰”,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巨峰镇的绿茶均为长江以北翘楚。在乘车前往巨峰镇的途中,路两旁各大茶厂的巨幅广告牌比比皆是,让人不禁感慨日照绿茶的规模。
在“南茶北引”第一村巨峰镇西赵家庄村前,导报记者注意到,茶田连接成片,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原本这个季节应该是绿油油的茶树,此时却是枯黄色,大部分茶枝已几近枯萎。
“今年的春茶基本上泡汤了。这些茶树枝现在的作用就是烧火了。”正在地头给茶树剪枝的西赵家庄村村民金某告诉导报记者,该村有200 多户800余口人,家家户户都以种茶为生。但是大范围的冻灾,使得今年的春茶产量锐减约八成。
“春茶收不上来,并不代表今年全部绝产,因为茶树并未完全冻死,如果对茶树合理修剪,待到夏季发芽之后还能收获一部分。”金某介绍说,日照绿茶分春夏秋三季。其中春茶采的是茶树的嫩芽,味道最好,价格也最贵。
茶农黄大爷告诉导报记者,好的年景,春茶的收入大概占到全年收入的六成以上。以去年为例,该村每亩茶地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好的茶地每亩收益能过万元,其中大部分收益来自春茶。
在村中采访时,许多村民都希望导报记者能去村后的山上看看,因为该村的茶地主要集中在那里,而且那里受灾也最为严重。在西赵家庄村后山的山腰上,导报记者发现,大量茶树枯萎,枯黄的颜色让人心疼。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今年日照茶树冻害程度比常年偏重。”25日上午,日照市农业局果茶站站长辛崇恒告诉导报记者,根据调查了解和日照市茶园分布情况分析,今年日照市4.381 万亩幼龄茶园中,受冻茶园约0.8万亩,占幼龄茶园总面积的18.3%;7.251万亩投产茶园的受冻面积达到1.8万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24.8%。
“预计今年日照春茶减产20%左右。”辛崇恒说。
涨价已成必然
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不仅日照等北方绿茶遭遇减产,南方江浙等茶产区由于遇到倒春寒,绿茶也出现了大幅减产。那么在此背景下,2010年绿茶价格是否会大幅上扬?
25日上午,江北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峰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第一茬春茶还未上市,目前还无法对经济损失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日照绿茶今年涨价已成必然。
日照金明茶厂济南总经销、济南环汇赢茶行总经理王永环也表示,今年日照绿茶价格上涨无疑。“北方绿茶的口感、品相一般好于南方茶,济南人尤其喜欢日照绿茶,但是今年的春茶价格恐怕会大幅上升。”
“产量的损失是确定的,经济损失还无法估算。”马玉峰认为,减产会拉升价格,因此整个绿茶种植业未必会出现太大的经济损失。“今年安徽等地的茶叶收成还不错,这会对绿茶的价格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今年的春茶市场,马玉峰认为,尽管某些产地的绿茶价格会上升,但是老百姓仍然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绿茶。
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采访中,导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茶农还是当地农业部门,各方都认为造成绿茶大幅减产的原因是气候异常。痛定思痛,该如何加强对灾害的预防?谁又应该为茶农的损失买单?
马玉峰认为,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实在防不胜防,近年来日照绿茶也多次遭遇冻灾。“尽管春茶遭遇天灾,但是从产业发展上来看,未必全是坏事。”作为经营者,马玉峰展现出了乐观的一面,他说,目前许多茶农的防灾意识还亟待完善,而此次的冻灾会从侧面促使大家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步会加强茶树越冬防护管理,这有利于茶行业的长远发展。
辛崇恒也表示,在今年茶树受冻后,日照市农业局便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毋庸讳言,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城市脆弱得多。灾害面前,除了政府、企业以及茶农自身组织的补救措施外,保险部门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在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茶农中,并没有人参加相应的农业保险。
对此,一位保险业业内人士告诉导报记者,由于目前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寥寥 无几,而且既有的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标准又显得过于严苛,使得保险的保障功能大大弱化。同时,保险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轻农”思想。“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利润微薄,这使得农业险种成为许多保险公司回避的对象。”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记者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