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茶叶资讯 >> 正文 |
四川省农民茶业创业省级示范培训综述
|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11-13 8:35:11 |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建议》实际上是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校音定调”。(摘自2010/20《半月谈》) 《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日前,在川农大刚刚结束的2010年第二期四川省农民茶业创业省级示范培训,给农户带来先进的技术知识,更带来全新发展理念。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培训实行在“十一五”之末,“十二五”之前,昭示着我市新农村建设以崭新的姿态,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地把农户增收致富、发展生产放在重要位置。 延续 有利于促进茶叶产业现代化 雨城区观化乡杨家村村民杨庆林培训完后,回到家开始整理培训笔记。他准备整理好后,打印出来,分发到村里每一个茶农手里。“我们村路况不好,不是很方便。”杨庆林说,经过培训,他了解到,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信息的必要性,只有把路修好,才能实现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他和村干部一商量,准备把解决道路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无独有偶。泸州叙永县的韦思华是当地的茶产业带头人,自家有100多亩茶园。他说,自己准备先把学到的科学管理知识,运用在自家茶园里。如果效果好,附近的茶农自会跟着学。“因为农民的特点就是务实。只有看到实在效果,才可能接受新知识。” 很多参培人员开始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过去参加培训的一些茶农已经看到了效果。 今年3月,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的牟泽祥在川农大培训了一周。回来后,他按照专家的建议,在害虫高发期施用农药,还结合物理防虫技术。现在,他家的茶叶拿去一检验:质量高了,农药残留少了。“以前那种农药用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效果还不好。”牟泽祥说自己就是培训的直接受益者。 意义 体现从“国强”过渡到“民富” 川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文宽教授在培训中,主讲《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循环经济》。他告诉记者,很多茶农种植质量是参照前一年的习惯,缺乏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平时调研,陈文宽发现,影响茶叶效益的若干因素中,质量因素的影响比重最大。因此,他提倡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保障茶叶生态有机。 陈文宽说,根据调查,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有些农户施用化肥是采用直接施用的方式。数据显示,直接施肥只有30%的化肥被植物吸收,剩余70%被土壤吸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者挥发至大气中,破坏臭氧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文宽说,人是生产要素中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茶农培训有助于让他们形成科学种植的思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参加培训的茶农在当地均有一定影响力,所以,这次培训对于带动一方经济、转变一方茶农思维大有裨益,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这次培训均由国家买单,体现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环境下,发展着力点从“国强”到“民富”的过渡。 收官 “十一五”我市助农收效大 市农业局相关人士称,茶农培训是“十一五”之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就我市而言,“十一五”期间,以茶叶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作物产业正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据市农业局当前数据显示,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方面: 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预计2010年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140.5万亩,总产量100万吨,总收入24.5亿元,分别比2005年的124.8万亩、68.4万吨、11.43亿元,增长12.6%、46.1%和115%。其中茶叶面积54万亩,产量5.5万吨,收入12亿元,比2005年增长32.2%、112.4%和157%。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引进筛选和推广了一批国内外优质新品种。探索出了一系列套作生产模式,实施了安全高效茶园建设20万亩,大力推广绿色防治技术。 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加速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省、市级龙头企业有64家,其中经济作物类龙头企业47家,占73.4%,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24家。 记者 李璐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