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茶产业如何实现新的跨越?是在自我比较中膨胀还是在全国甚至全球竞争中自我否定?
从过去单一的采摘春茶,到现在的夏秋茶、茶叶籽得到利用。茶饮料、茶籽油等先后出现在贵州茶业家族中,贵州绿茶元素在不断丰富。新近投产的茶多酚生产线,使贵州每年近6万吨低端茶身价倍增,这一另辟蹊径的加工方式,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找准了差异化的竞争之路。
在全国产茶大省中,福建以乌龙茶为主,云南以普洱茶为主,湖南以黑茶为主,惟有浙江与贵州一样,以绿茶为主要品牌。因此,贵州茶企在寻找奋斗目标时,自觉不自觉将浙江作为参照对象。可是,贵州绿茶的地域品牌要在几年之内超过浙江,还有一段差距。
那么,我们要树立赶超的勇气,但是也要有赶超竞争意识。贵州上百万亩的茶园仅靠单一的茶叶生产加工,很难突破差异化竞争,多元化的产业深加工是贵州必须要迈出的一道坎。
本期选题策划中,我们的视野聚焦贵州第一个新投产的茶多酚加工企业,湄潭陆圣康源公司。该公司以茶多酚为主要原料的茶缤纷系列产品的上市,真正使贵州茶产业向现代的深加工领域迈上了一个新高度,改变了贵州目前茶叶加工单一的格局,为贵州茶业差异化竞争找到新的突破点。它的出现,丰富了贵州绿茶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