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又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时尚。时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品茶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很多人对茶道情有独钟,乐此不疲。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产茶大国,上规模的茶叶交易市场却十分稀少,那么义乌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筹建一个茶叶交易中心?
这个设想首先被义乌副食品行业协会提出来。该行业协会组成了调研组,对义乌培育茶叶交易中心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探究。调研组认为义乌目前已具备培育茶叶交易中心的条件,而且还有望形成我国南方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使其成为义乌新副食品市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周边密布产茶基地和企业
形成茶叶交易中心要有一个最基础的条件,那就是茶源。浙江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和出口大省,这个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据2006年统计资料,浙江省有产茶县(市、区)72个,茶农100余万户,茶园面积15.9万公顷,茶叶年总产量达15.2万吨,年总产值56.1亿元。目前全省有初制茶厂7904家,其中100余家是省示范茶厂,而金华地区初制茶厂有809家,我市就有制茶企业20余家,“道人峰”牌有机茶还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这些大部分是绿茶,在国际绿茶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义乌其实就是一座被众多产茶基地包围着的城市,周边省市很多产茶企业都在义乌设有经销网络。据调查,义乌周边的金东、武义、开化、新昌、嵊州、东阳、磐安、诸暨、浦江等地都属独树一品的产茶基地,近些年纷纷在义乌设立经销点。而安徽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福建乌龙茶、云南普洱茶等全国著名品牌茶叶都在义乌设有经销点。这些经销点散落在全市各处,整个义乌形成一个松散型的茶叶销售网络集群。
茶市立足义乌环境诱人
综合性茶叶交易市场不可能出现在产茶区。因为每个产茶区虽然都有自己的品牌,却都不足以吸引其他产茶区的品牌进入,除了市场环境以外,各产茶区之间往往都存在品牌排斥现象,因此这个茶叶市场选择的最好处所就是市场环境较好、又相对独立的商贸性城市。
浙江省近些年一直尽心打造绿茶品牌,至今也出现了近180个茶市,却几乎都分散在各产茶区,规模甚小,品种单一,更谈不上档次,就是上海也没有把它作为重要市场来办。这些茶市仅仅为当地茶农和制茶企业服务,缺乏综合与集聚功能。义乌副食品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马连道等少数几个茶叶市场在国内比较出名,但浙、沪、闽、皖等地至今尚未有一个理想的茶叶交易环境和场所,许多客户深感进茶困难,运输尤为不便。客户们说,到广州、云南进茶太远,北京又不便,上海则产品结构太单调。
义乌以国际商贸城著称于全球,市场商品资源之丰富、物流网络之健全不用再提,就经营场所与环境而言,目前就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可抓,这个机遇就是新副食品市场的建设和行业布局与结构调整。
据行家分析,目前我市在建的新副食品市场属三层立体式主体结构,建筑面积有10万余平方米,每层面积就有3万余平方米,只要拿出一层或半层就足够安置我国南方茶叶产业入驻经营,通过义乌市场,把国内茶叶更多地销往世界各国。这个茶叶交易中心的经营内容可以包括茶叶、茶具、茶文化展示等,相互配套,自成体系,冷库以及印刷包装、制罐、制盒等企业都可充分为其服务。在调查中,各地制茶企业也都表示非常渴望到义乌共拓茶叶市场。
我市目前筹办茶叶交易中心已是时候。各地都盯着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如果我市再不抓住这个机遇,及时付诸实施,机会将稍纵即逝,不会再回来。
记者 吴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