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如何让企业与农户紧密相联,实现与大市场相对应的大生产呢?发展农业产业化,无疑担当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1亿元,创利税15.8亿多元,带动农户增收9亿元,户均增收1935多元。
自属基地 企业农民都获利
徐徐春风中,五莲县潮河镇刘官村200多亩大蒜苗长势喜人。这里是日照裕利蔬菜有限公司建立的“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示范基地”。
“我们从农民手中承包了200亩土地建成大蒜出口基地,又雇用当地农民来管理,这样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在叩官镇小榆林村,我们还承包了100亩土地,建设了17个南瓜大棚,5月20日左右就可收获,预计每个大棚能采摘4000—5000个南瓜。按目前的行情计算,一个南瓜可以卖2.5元,一个大棚一季收入1万元左右。一年可以种两季,冬天再种上芹菜或其他蔬菜,收入非常可观。”
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对这种合作模式也非常满意。刘官村村民王成忠说:“我们把土地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租给企业建基地,我又到基地上班,按日结算工资,一年下来光工钱就收入一万元左右,一份土地双份收入,挣了钱还学到了技术。”
为扩大基地建设,市里围绕花生、瓜菜、茶叶、果品、桑蚕、水产、畜牧等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基地建设,优化结构建基地,全市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目前,全市已建立以陵阳镇、许孟镇为重点的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以巨峰镇、后村镇为重点的10万亩绿茶生产基地,以黄墩镇为重点的10万亩板栗生产基地,以棋山镇、于里镇为重点的8万亩烤烟生产基地,以河山镇、三庄镇为重点的5万亩果品生产基地。
合作经济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
随着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新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国际贸易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规定,2010年以后,农产品出口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出口基地。但由于耕地面积少,企业也面临着自属基地投入大、风险高的问题。
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我市积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群众的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在不断完善现有合同契约制的基础上,着重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方面进行探索,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农具等入股,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关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农民从中获得稳定的收益,真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运输、营销等产业化相关环节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就业空间。
目前,我市中介组织已有21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2007年在工商、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53个中介组织,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