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鲁南建设成为鲁苏豫皖边界区域新的经济隆起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这样为鲁南地区发展定位
本版撰稿 记者 任峰
记者昨日从省发改委获悉,省政府日前已通过了《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据介绍,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五市、43个县(市、区),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3210。5万人。
为展开“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推动鲁南经济带崛起,规划提出了“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框架。
“一带”即沿菏兖日铁路、东明到日照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菏泽至日照岚山高速公路、枣庄至临沂铁路等贯穿鲁南经济带东西的大通道两侧,实行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形成的大产业带。“三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乡到日照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线菏泽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即食品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及煤化工基地、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按照规划,到2010年,鲁南区域生产总值达到7900亿元,与2006年相比年均增长14%,人均GDP按目前汇率计算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5800元。
三大经济区“鼎立”鲁南
临港经济区
在日照临海地区划出一块区域,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规划范围覆盖岚山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全部以及东港区的部分地域,面积80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钢铁及配套产业、能源、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浆纸制造、造船、水产及食品、木材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物流仓储加工产业等“十大功能板块”。把临沂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基地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运河经济区
以济宁中心城区和兖州、曲阜、邹城为一个“三角区”。重点培育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以枣庄市中、薛城、滕州为一个“三角区”。发展煤化工、机械制造、能源、建材四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高技术、商贸物流、纺织、食品、造纸等优势产业集群。
京新沿线菏泽经济区
重点发展能源和煤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业。
鲁南将建第二条
“高速大通道”
按照统一规划,鲁南地区将全面提高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
完善日照港
充分利用日照港深水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步伐。
扩建临沂机场
加快临沂机场的搬迁扩建、济宁曲阜机场的配套建设,积极开辟新航线,扩大机场服务半径,实现与干线机场的空中对接,形成鲁南经济带空中客货运输的两个支点。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0万人次。
铁路电气化
加快推进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建设枣庄至临沂、东都至平邑、台前至兖州、日照至连云港、日照至黄岛铁路及坪岚铁路复线。
鲁南第二条高速
加快规划建设日照经临沂、枣庄、跨微山湖至菏泽的高速公路,形成鲁南经济带的第二条贯穿东西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开工建设日照至潍坊、新泰至台儿庄高速公路。建设曲阜—汶上—梁山等旅游快速干道。
鲁南将打造全省电源基地
在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鲁南三大经济区的同时,规划确定了以加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产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规划了六大产业基地。
食品及优质农产品
生产加工基地
形成以菏泽、济宁及临沂、枣庄为主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形成以长江三角洲及豫皖地区为主要市场的鲁南瓜菜基地。济宁、枣庄、菏泽要扩大淡水鱼的对外出口;日照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健康养殖,同时形成以日照为重点的全国高档绿茶生产加工基地。
能源及煤化工基地
开发建设济宁矿区、巨野矿区等煤炭基地,推进煤热电一体化经营,鼓励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太阳能,把鲁南打造成山东省的电源基地。依托兖矿、鲁南化肥厂等支柱企业,把鲁南建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煤化工基地。
精品钢铁基地
在日照规划建设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钢铁基地,到2010年建成一期钢铁项目1500万吨,“十二五”初期全部建成。
优质建材基地
形成枣庄、临沂、济宁和日照四大建材中心:形成以水泥、平板玻璃、墙体材料为主体的枣庄建材中心;建设形成以水泥、花岗石板材、墙地砖、耐火材料制品为主体的临沂建材中心;形成以水泥、玻璃纤维、金属门窗、各类砖制品、铝材等为主导产品的济宁建材中心;形成以出口为主导的日照建材中心。
机械制造业基地
以工程机械、加工机械、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变压器、造船等为重点,打造鲁南机械制造业基地。
商贸物流基地
打造以临沂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中心,以日照为龙头的港口物流中心,以济宁、枣庄为重点的运河物流中心,以菏泽内陆口岸为主的商贸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