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开发工作,着力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破解商城“三农”难题的第一支撑和第一要务,把完成茶产业基地建设任务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工程认真抓紧抓好,县、乡、村、户四级联动,迅速掀起了茶产业开发高潮,全县茶园建设呈现出面积大、标准高、机制活、效果好的显著特点,形成了茶业发展势头大、全民动手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按照“突出重点、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打造精品”的思路,该县将2.6万亩茶叶基地建设任务分解到全县16个宜茶乡镇,突出集中连片,注重规模开发,实行土地流转,达到乡乡有基地、村村有任务。通过大声势地宣传“一亩茶园十亩稻田”的高效益分析,广大群众转变观念,种茶热情高涨,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主动、自愿自觉地建茶园,使全县2007年新发展茶园面积达到2.81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在新茶园基地建设中,严格质量把关,规范技术操作,在“深、直、平、细、匀”上做文章。按照适应机械化管采的技术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实行机械化施工,组织专业队带线作业,积极打造标准化精品茶园,达到了土碎如面、沟直如线、集中连片、适于机械,为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管理、全季节采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茶园建设和老茶园管理中,县委、县政府首当其冲解决好茶园经营机制问题。通过引导成立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龙头企业带动、能人承包经营、大户承包管理等有效形式,初步建立了一套茶园管理经营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成立了金刚台茶业合作社和龙潭茶业合作社,引导茶农加强茶园建设和管理,大大提高了茶农收入。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商城县黄柏山茶业公司落户汪岗乡以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为茶农带来了实际收益,群众种茶积极性高,原来发展的万亩茶园自愿服从公司管理,今年新发展的茶园又主动纳入公司发展规划。三是鼓励能人大户承包。注重扶持有一定茶叶管理经验和种茶积极性的大户和能人承包茶园,从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帮扶。商城县大别山竹制品厂倪宏海承包苏仙石乡曾岗村1000亩荒山和田地,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基地。四是提倡乡村干部承包。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对乡科级干部,凡是承包一定面积茶园的,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工资照发、奖金照拿,并且优先给予提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