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按照“基地调大、龙头扶强、市场搞活”的经营运作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基地规模发展,出台政策扶持,注重服务体系,培育出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福鼎白茶”公共大品牌,让茶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使福鼎市茶叶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集中连片发展,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建设、规范实施”的原则,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路子,使该市茶叶基地向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建成2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基本形成山下建加工点、山上建基地的经营模式。同时,该市十分注重良种茶叶苗圃建设,依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福鼎白茶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的技术力量,建立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国优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满足该市和周边基地用苗需求。
扶强龙头,增强辐射功能
去年以来,福鼎市委、市政府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的理念,优化环境,大力招商,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市建立了10个有机茶和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1万亩,5个无公害茶园基地,面积3.8万亩,并带动周边茶农,从而扩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使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银龙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焕发出活力,实现茶产业产销两旺,茶叶持续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的目标。去年茶青价格比2006年提高10—15%,茶叶销售价格提高20—30%。
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每个龙头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去年全市产毛茶1.5万吨,实现茶叶产值4.5亿元,茶农实现增收1.5亿元,覆盖全市17个乡镇和带动周边邻市乡镇茶叶发展,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验收合格,有机茶基地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打造品牌,赢得市场份额
为鼓励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发展和做大茶叶产业,年初,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福鼎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从市财政划拨100万元以上设立茶叶发展基金,竭力打造以“福鼎白茶”为拳头的系列品牌,制定“福鼎白茶”地方标准,支持茶协会为品牌注册商标,鼓励企业争创“福鼎白茶”系列品牌,涌现出“品品香”、“绿雪芽”等一系列福建省著名商标。
茶叶品牌打响后,福鼎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中介组织到大中城市去开品牌专卖店和开辟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举办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组团参加广西横县第五届全国茉莉花茶节、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等茶事活动,以名特优茶和品牌茶展销展示、品茗、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表演、“福鼎白茶”名茶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宣传福鼎白茶品牌,提高了福鼎白茶品牌声誉。
与此同时,该市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与国内外名优茶评比活动,依托高水平、权威性的茶叶评比活动,宣传展示福鼎茶叶,在世界级、全国性、全省性名优茶评比中,或荣摘桂冠,或名列榜首,提高福鼎名特优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在2007年福建省名优茶鉴评活动中,福鼎市选送的21个茶样有14个获得省名优茶称号(其中5个为省名茶,9个为省优质茶),是全省获奖率最高的县(市)。
搞好服务,培育茶农队伍
茶叶产业逐步壮大起来,拿什么确保质量,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呢?原料的质量来源于茶园的管理,而茶园管理的决定因素是服务体系和茶农。因此,该市在市、乡(镇)、村三级设立茶叶发展技术服务所、站、组,聘请省、市茶叶专家作为福鼎市茶叶发展的常年顾问,发挥茶业协会组织作用,制定茶叶质量标准,积极争创茶叶品牌。该市利用扶贫培训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对茶农进行茶叶种植、管理、市场营销、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培训,培育出一支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守诚信的新型茶农队伍。去年,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0期,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为该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此外,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还开展了茶叶抽检工作,抽检215家茶叶企业的215批次毛茶,100%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去年该市茶叶企业新增QS认证23家,全市茶叶企业获证总数达28家,位居宁德市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