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看看咱日照新农村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7-9-28 8:37:50


本报记者 贾艳锋 实习生 何亮
                    

    9月24日,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日照新农村跨越万水千山,走遍华夏神州,走进全国亿万听众心中,一个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越来越近的新农村让人们欣喜不已。今天,我们就和读者一起,再回到节目中的那些场景,来领略日照新农村的风采。现代农业鼓了农民腰包当天的节目中,最先让听众感觉到的是飘着香味的日照绿茶。

    在岚山区巨峰镇常家庄子村,一线记者说,她看到茶农正在飞快地采摘茶叶,常家庄子村的男女老少正在采茶、炒茶。一名茶农说,她们家种了6亩茶,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随着节目的继续,人们还了解到,日照的茶园已经有13万亩,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山东省的60%和70%,因为品质优异,远销国内外市场。除了像绿茶这样的特色农产品,日照还有海中珍品西施舌,日照的绿笋出口量、蚕茧产量、花生出口量都列山东前三位,蔬菜出口量居全省第五位,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但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奠定了日照新农村的坚实物质基础。
                 

    农民家门口去上班能够像城里人一样,吃了饭去上班,按月拿工资,这对于很多农民是个梦想。然而,在当天的节目里,一线记者在莒县陵阳镇陵阳街村,就遇到了一名去上班的农民工人。这名农民高兴地笑着说,他原来种地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钱,如今在工厂上班,一年收入两万多。村支部书记马先富说,如今农民的好日子要归功于他们“以工促农、以工保农、工农业齐发展”的思路,他们成立的东莒集团,去年完成产值15.3亿元。企业发展了,农民的生活自然也就富裕了。对于整个日照,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通过一“减”一“加”两篇文章实现的,“减”就是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一项直接减轻全市农民负担1918万元;“加”是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645元,增长12.7%,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6%,农民二、三产业收入增长了55.5%。
                 

    互联网上查信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农民来说,信息知识的需求对于他们生产生活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今,在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无论什么样的信息,村民们只要来到村里的电脑室,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9月24日,一线记者在那里就遇到了一名正在查阅花卉栽植知识的村民,他说,现在村民们到互联网上查阅信息已经成了习惯。通过电波,人们还听到了小莲村文化广场上的欢乐腰鼓队弄出的欢乐之声。节目还介绍说,这个村不但文艺活动丰富,还十分注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村里每年都要进行“文明信用户”、“五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在全村形成了学先进、比先进、讲公德、爱集体、比奉献的良好风尚。
                    

    日照全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素质,免除了全市25.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使农村真正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通过组织实施“绿色证书”、“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对留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民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的农民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经有53.6万农村群众实现了就地转移,今年计划再扶持培训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农民住进小康楼
    提起农村,很多人会想像到低矮简陋的房屋,尘土飞扬的道路,但一线记者对于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村的介绍,却把人像是带到了一个别墅区。她说,她眼前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两层小康楼,整洁的硬化街道旁是油亮亮的绿化带,正在打扫卫生的侯大姐说,她家的房子180多平方米,三代人住也满够了。如今,辛庄子村全村都住上了像侯大姐这样的二层楼,里面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排污、排水等设施一应俱全。

    在东港区涛雒镇中心小学,另一名一线记者的描述,同样让人感到欣喜。她说,她的面前是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校园里绿树红花,景色宜人。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不仅不收杂费,困难学生还免收课本费,这里的实验楼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劳技室和科学实验室,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该校校长自豪地说,这里的农村小学,享受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办事快,我舒心
    “门难找、人难认、事难办”,这个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今在莒县夏庄已经成为历史。当天的节目中,一线记者的现场采访让人如沐春风。他说,他在夏庄镇便民服务大厅看到,墙壁上的显著位置有夏庄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照片及联系电话,群众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直接联系他们。而在办事窗口,悬挂着明显的标志,公开了办事人员的姓名和职责,这种“通透式”的办公模式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格外舒心。一名前来办理劳保手续的村民说,他只用了几分钟就把手续办好了,工作人员也十分热情。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