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茶叶资讯 >> 正文


发展茶经济 弘扬茶文化 马连道打造国际品牌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7-9-25 8:21:29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的嘉宾是北京市宣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永新,宣武区发改委主任王典、北京市规划宣武分局副局长贾昳仑。欢迎三位!首先请三位和人民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王永新: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我们通过这个网站和各位网友认识,也希望各位网友有机会来到我们宣武区。

  王典:各位网友下午好!非常高兴到这里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贾昳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到人民网和各位网友见面。

  主持人:9月27号到10月2号,2007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将会在宣武区的马连道举行。与前六届相比,这次茶文化节提出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王永新:因为马连道茶叶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后,(经历了)一个先有一个市场,(之后)政府创造比较好的(发展)机会的过程。企业在这里发展,目前在马连道茶叶特色街里,包括京马、京闽、更香以及茶缘等十个专业茶城陆陆续续在这里建立了,而且吸引了国内一千多户以经营茶叶为主的茶商。另外还有一些海外的以茶叶为主的实业家、企业也凝聚在宣武。2006年,茶叶一条街的产值在18亿元。应该说,(马连道茶叶特色街)目前在华北地区就产销量(而言),它作为一个营销基地,应该说是最大的。它现在在华北地区,除了最大以外,(产品还)销往韩国、日本、俄罗斯这些国家。应该说中国是一个茶叶的发源地,咱们的茶产量在世界是最大的,但是,我们这几年的品牌效果,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竞争力,从品牌的整个能力来看,和国际接轨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想,通过马连道,使中国茶叶向世界进行展示。同时特别是借助奥运这个机会,我们特别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通过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突出国际这个特点,使我们的茶(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主持人:这个“国际化”的概念是提出来了,在整个茶文化节的活动里怎么样把这种概念体现出来?王永新:因为出于这个考虑,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这么几个考虑:一个是中国茶走向世界这样一个主题,所以这次我们突出了一个“国际品茗会”,主要是通过世界各地这些有品牌的茶企业,来我们这儿做论坛,包括茶交流。同时还举办市长高峰论坛,这两个项目。应该说国际品茗会,主要邀请各国使节(及)夫人,包括国内品牌,包括一些国际品牌,进行整个的宣传。这次我们邀请了14家在国内比较好的产销地的,我们觉得对销售茶叶,从整个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当然也是一种尝试。

  主持人:我们知道国内的茶叶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北京本身又是一个非产茶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马连道茶叶特色经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中有什么样的秘诀?请王主任回答。王典: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提问,因为马连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很少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回去我也思考了一下。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要勉强说的话,是不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势利导”。也就是说,马连道地区首先具备了一个作为茶交易市场形成的条件,我认为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马连道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离不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市场要素不断地向这个地区聚集,包括一些附加的新条件,比如,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变,集团购买力的增长,消费品种的多样化,这些也是为这个地区的发展具备了一些先天的条件。

  所谓“地利”,我理解是,马连道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说从1951年开始,北京茶叶总公司马连道茶叶加工厂就在这个地方,所以,长期以来,在北京人的心目中,茶叶――马连道,马连道――茶叶,逐渐地深入人心了,一说茶叶,就会想到马连道,一说马连道就会想到茶叶,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所谓的“人和”,我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首先应该肯定这些创业者的首创精神,是由很多产茶区的茶农挑担进北京开始,这些人有很强的市场判断力,敏锐的市场眼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政府因势利导,从规划的调整到各项措施的跟进,这个地区可以说在不断地在规范、提升。

  第三个层面就是这个地区的发展除了开业者、政府管理者,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我觉得这也是这个地区的一个特点,也是“人和”的一个具体体现。在马连道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多人都给予了心血,包括以茶为媒,区委、区政府和十几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更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包括我们到产茶区的省、市都非常好,比如去年我们和黄山以茶为媒,通过茶的活动,两地政府缔结了友好区市。

  这样的事非常多,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这个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上周我们还搞过“马连道价值论坛”,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意见。我觉得这些,如果说是秘诀的话,我觉得这些要素都应该算。

  主持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马连道茶叶特色街,包括整个马连道地区,可以说都有了新的局面,今后整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王典:我们区(为“十一五”)制定的《(“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纲要》里就马连道地区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品牌特色突出的采购商务中心区,这是在“十一五”规划里提出的目标。那么,随着传统茶产业的发展,又不断地有一些科技、经营理念的不断地引入,马连道地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与茶有关的文化创业产业聚集的势头初步显现。所以在今年,也就是在昨天,我们在全区的文化工作会上,推出了《(北京市)宣武区“十一五”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适时地就马连道新的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把马连道建设成中国茶产业、茶文化创意、传播、交易的一个新的文化创意中心区。这样的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也就是到2010年,我们的初步想法是使这个地区的品牌特色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各项功能更加完善。

  主持人:听说马连道地区曾经有过调整,此前一段时间房地产的发展也是比较火爆的,能不能请贾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贾昳仑:刚才发改委的王主任也说到了,马连道地区实际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是北京西南方向的重要仓储区。当时一到那个地方,就感觉已经到了郊外了,所以在那儿的一些地面,实际上像“粮库”、“物资储运”公司的一些单位,包括很重要的当时的国有企业也都在那个地方有自己的仓库,像一商、二轻这一类的。

  当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它的周围就已经被城市所包围了,也建设了很多居民区,包括西站也都在它附近建设了,所以越来越不适合作为仓储区在那生存了。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企业自主地进行调整规划,把自己仓储的功能搬到郊外,把原来用地作为房地产开发来建设,所以才出现了您说的有一段时期房地产比较火爆。尤其是到1999年的时候,我们编制了整个北京城区中心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当时就把马连道整个地区全部调整为居住区,所以这等于是房地产业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发展方向,比如有一些企业物流在这里积聚。照着这个发展势头,市政府和我们规划委,第二次主动对这个规划进行再次调整。这次调整是在2004年的时候进行的,通过这次调整以后,就合理地配置居住和一些工建、酒店、商务用房的比例,这不完全是个居住区的内容了。我想这也是推动马连道发展的一个“人和”的因素。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马连道以前很多地名是非常有特点的,去年年底,马连道也开始向全国开始征集地名,据说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结果,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贾昳仑:这个工作主要就是我们规划局代表区政府在做的工作。就像我刚才说的,马连道地区因为两次调整规划,对原有库区做了很大方面的变更,增加了许多道路,因为原来库区都是自己圈一个比较大的地,集中存放一些东西,可能在交通、市政这方面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在这次控规调整的过程中就加了很多这样的道路,这些道路是原来没有的,所以也就没有历史的路名。

  去年我们也是为了宣传马连道地区,不断地提高它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程度,所以我们就想通过这次(征集地名)改变以前我们自己命名的方式,向全国征集这个方案。当时已经征集到了全国各地总共22份方案,经过我们的初步筛选,经过召开专家论证会以后,就选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地名,其实主要的地名词就是围绕“茶马”这个词来命名的,“茶”当然就是从历史上到现在,都是马连道地区的一个主要的物质产品,“马”当然指的是马连道,而且它又蕴含了咱们古时候有“茶马古道”的说法。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地名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今时代的意义,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地名,现在都已经批准了。

  主持人:听说现在开始采用了是吗?

  贾昳仑:马上开始命名工作,方案已经确定了。

  主持人:能不能请王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马连道地区最新建设的进展情况?另外,对一个地区来说,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是软环境是更核心的一个东西,马连道下一步的软环境建设将会有哪些新的措施出台?

  王永新:刚才我们规划局的贾局长把我们马连道规划,通过这几年调整,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基本思路。应该说,从政府来说,对于整个地区规划是通盘考虑的,所以我们经过所谓调整是解决什么问题,就是解决不能在这个地区以大量的住宅为主,所以我们这次规委给我们批的总面积在140万平米,主要大多数是用于马连道以茶叶为主(业态)的发展。

  所以我们通过对这些道路的命名,下一步主要从硬件上,从两方面来做:一个是从市政整个基础设施,从我们现在来看,在“十一五”期间,马连道这条主路要往东西两侧进行扩增,现在等于是“一上一下”,以后要形成“两上两下”。另外围绕我们现在的马连道茶城和现在已经形成的、已经入住的一些企业,包括中家坊、家和家美、精美茶商都已经开业了,它们的这些周边道路(也要改造),使它们形成微循环为主。

  另外,政府也是从政府角度操作,我们在马连道地区成功地拍卖了一块地,就是马连道的一号地。这个一号地拍卖完以后,对这个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今后从招国际、国内知名的一些品牌来做,我们都已经正在做,现在中连亚这个企业进行开发,如果批准了,就进行操作,如果快的话,在下个月有一部分就能够开业了。另外还正在做的,包括像我们格调大厦、华贸大厦,包括还有今后各个以茶叶和会展为主的这些项目都在陆陆续续地进行批准。这是从我们的道路建设和主要项目。

  软件建设,我们现在基本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个项目做的什么?就是我们马连道的茶叶信息服务网络。这个网络经过北京市科委立项,组织了专业人员,主要我们想突出什么呢?就是在这条街上要突出一个品牌效应。而且现在我们要把那些规模小的茶叶品牌,往这些大的品牌里面来进行聚集,就像我们一些品牌一样,像更香也好,张一元这样一些大的品牌,如果经过我们技术含量整个的认定,完全可以从各地的茶商当中,包括我们和各个省市交流当中,能够通过网站进行发展。

  这个平台建完以后,对于我们马连道的国际化也会起一个很好的作用。我们现在这个网站做完以后,基本上在往市场操作(方面)进行运转,现在也有几个大的商业网站正在和我们联系,想通过这个平台,使马连道的信息,包括同国际、国内接轨(方面)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我们访谈的时候也提到了,马连道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其中固然有宣武区政府的心血,但是也离不开很多产茶地政府的支持,宣武区怎么做好和产茶地政府的沟通和合作?

  王永新:刚才发改委王典主任也讲,这个市场的形成不是政府说形成一个马连道市场,就形成一个马连道市场。是11年前作为茶商开始,政府看到有市场的潜力,逐渐进行搭台产生效应。这几年马连道本身没有茶叶,只过通过外地来进行的,并没有生产茶。特别是外地的茶商看到我们的市场以后,包括在江浙一带,包括云南的普洱产茶区茶商,他们和我们有很多的联系,而且我们这几年通过马连道的茶叶节也好,通过马连道整个平台也好,也为各地的茶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比如我们今年做的,和云南的普洱市搞了一个项目,从故宫把原来600多年前,他们通过“茶马古道”运到北京皇宫的茶叶请回去,这样一个过程本身也是对普洱茶的宣传。我们和黄山搞的,包括和江浙一带搞的这些茶叶(展示活动),通过(对)他们的茶叶在北京进行展示,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两地交流很长时间了,十几年了,包括这一次我们办这个茶节,一共有14个茶叶的产地,这些地区、县市都来了,体现了北京和各地之间相互交流,我们都有非常好的关系。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这次茶文化节,除了推出国际化的概念,还有很多奥运的元素在里面,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王永新:这次我们办马连道,除了以突出国际品牌,特别是突出国际这个特点以外,奥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谈呢?因为各国在办奥运当中,都把自己的文化,包括自己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来。比如日本、韩国,我们三个国家都承办过奥运会,在日本承办奥运会的时候,在咱们国内也都有人,或者市场上都可以见到,就是那个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应该说他们都是通过奥运这样一个机会,来推出自己的品牌。

  我们这一次办“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的本身,我们想通过举办明年的奥运会进行整个的前期准备,想推出中国茶,这应该说是我们作为和奥运接轨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我们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各个单位给我们的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所以这一次,我们也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通过和奥运有机的结合,提“喜迎奥运会,畅游北京城,会聚马连道,品饮中国茶”(的主题)。是这样一个想法。另外,这次我们准备在9月27号开幕式的时候,这一次来参加我们开幕式的,中国选手获得世界冠军的可能会来20几个人。像王涛、李小双、田亮等一批人,他们现在已经在做前期的工作,希望通过奥运冠军来宣传中国的茶,包括我们中国茶的特点。通过“我来饮茶,我需要健康”,同时把我们奥运的行动,包括参与,一起和我们的茶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最后,我要请三位分别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第一,2007马连道茶文化节,用一句话向网友推介一下。第二,请三位用一句话描述一下马连道未来的发展愿景。

  王典:非常高兴在这儿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主持人刚才提到用一句话宣传一下2007马连道茶文化节,我还没想好。简单说,我还是坚持相信,茶、茶文化、茶品牌、茶产业。马连道未来的发展愿景,刚才在发展目标里面简单说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地话,就是,马连道不仅是宣武区的马连道,还应该是北京市的马连道,中国的马连道,世界的马连道。

  王永新:如果用一句话来说,主要是想向更多的人推介,就是“我饮茶、我健康”,通过这样一个理念,来体现这样一个主题。(引导)像国内,包括国外的朋友对中国茶的一种向往。

  贾昳仑:我想融合在一句话里吧,咱们每个网友可能都喝过茶,可是您喝过马连道的茶叶吗?您喝过马连道茶文化节的茶吗?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今天到这里来和我们谈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的一些情况,请三位和网友道个别。王永新:非常高兴和各位网友见面,也希望各位网友能够利用十一黄金周这样一个时间,来到北京,来到我们宣武区,来到马连道。王典:非常高兴!录播节目就要结束了,好象还有很多话没有说,但是我相信,希望咱们以茶为媒不断加强交流,共同关注马连道,关注茶文化,关注健康。

  贾昳仑:谢谢大家,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希望大家关注宣武区的发展。

  主持人:感谢三位来人民网做客,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本次访谈的关注。再会!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