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晴隆县乡镇企业局提供的消息:晴隆种茶历史悠久,所生产的茶叶一直深受省内外客商的亲睐。为不断壮大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县委、政府把大力发展优质茶产业作为继草地畜牧业后的又一条富民的新路子,打造茶业强县,再创“晴隆模式”。
种茶在该县具有悠久的历史,省茶叶科技人员1980年在该县碧痕镇伊家箐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距今约100万年,是屹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茶籽化石。种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茶种植3至4年就开始收益,5至6年就可达到丰产期,按目前的市场价计算,丰产期茶每亩产值可达2000至3000元;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男女老幼皆可,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茶叶是常绿植物,其根系发达,涵养水分力强,是环境保护、退耕还林的好项目。
晴隆县辖6乡8镇,国土面积1325公里,境内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冬春雾大,无霜期长,气候湿润,具备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条件。由于气候适宜,晴隆茶叶采摘时间要比其他地区提前10到20天,并比其他地区的采期要延长2个月,且有机质含量高,含茶多酚达33%以上,有害物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因此,所产“贵隆”系列绿茶已得到ISO质量、环境QS产品安全、农业部无公害产地、绿色食品等认证。目前,该县已有茶园2万多亩,分布在5个乡镇28个村,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85%以上的茶青只能作为原料卖给外地客商,每年抢茶青现象严重,价格混乱,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体现,严重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该县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和“环境立省”战略步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在继续做大做强草地畜牧业、不断丰富“晴隆模式”内涵的同时,通过组织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瞄准茶叶市场发展需求,把发展优质茶产业作为继草地畜牧业后的又一条富民新路子,两项产业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全县推行适宜种草养羊的地方发展草地畜牧业,适宜种茶的地方发展茶产业,使产业优势互补,不断壮大。到“十一?五”期末,茶产业发展规模达5万亩,产值达1.5亿元以上,形成具有“晴隆模式”的茶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