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在2007国际茶叶大会暨茶展览会现场,参观者在选购茶叶。图/新华社)
茶香飘四海 产业定乾坤——来自长沙县百里茶廊的报告
“去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历史性突破5亿大关,达5.47亿美元;湖南茶叶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长沙县百里茶廊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名列县市榜首。今年,全县春茶总产量4579.4吨,增长15.7%,其中名优茶437.5吨,增长35.5%,实现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75.9%。”对于百里茶廊的骄人业绩,长沙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其茂无比感概。异军突起的百里茶廊,湘茶产业的领头大雁,已悄然傲立在茶海浪尖。
政策护航政府扶植
在今天的长沙县东北部,有一条贯穿历史、渗透文化的绿色长廊———百里茶廊。她跨越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福临、北山等九个远郊乡镇,以其生态与产业共聚集,品牌和文化相融合而凸显特色。
“三年来,百里茶廊3.59万农户通过订单收购,实现鲜叶总收入8678万元,人平2416元;全县茶叶企业转移剩余劳动力2836人,支付劳务工资4862万元,人均17143元,”百里茶廊协会会长、县农业局局长宋伟奇在谈到茶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贡献时表示,“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百里茶廊蓬勃发展的基石。”
自2003年百里茶廊理念提出并实施,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长沙县产业发展纲要》、《新扩茶园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如新扩茶园以奖代投、对口扶植茶叶加工企业和科技改造贴息贷款等,并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国土开垦、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用于百里茶廊基地的建设。
自2006年8月,百里茶廊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共计投资139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整合资金2000万元,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4776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资金7169万元,在茶园扩改、道路建设、渠道整修、龙头企业等基础性项目和关键性环节上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积聚优势和规模效应。
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全县新扩茶园得以按每年超过1万亩的速度递增,并建起了12个千亩以上茶叶专业村,其中金井镇金龙村还被列为农业部“一村一品”精品建设示范村。
“目前,百里茶廊基地面积已达7.45万亩,良种率62.6%;销售收入逾4.5亿元,成为了长沙市四大优势产业带。”黄副局长对于蓬勃发展的百里茶廊充满期待。
普及良种科技兴茶
长沙县茶叶种植时间虽长,良种的普及率却不高。大部分茶园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为群体品种,单产低,效益差。针对这一状况,百里茶廊协会鼓励茶场因地制宜,多方引进良种。三年来共引进8个新品种,建立良种茶母本园500亩,良种茶苗繁育基地2500亩,确保了全县新扩茶园和老茶园改造的种苗要求。
湘丰茶业有限公司作为百里茶廊的领头雁,其“飞跃基地”依托中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技术优势,1800亩新扩茶园全部栽植良种,并配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喷滴灌、生态绿化等技术措施,三年时间,茶园长势生机勃勃,成为了百里茶廊的一大亮点。
在茶廊的开发与建设上,县委县政府以科技为先导,以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大集中、小分散”为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茶。通过产品整合,市场对接,从而实现茶类结构市场化,茶树品种良种化,茶园管理规范化,采收加工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优质化,使百里茶廊真正成为湖南茶叶产业发展的龙头。
高效加工优质为上
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百里茶廊人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增加茶叶附加值,加大茶叶产品科技含量,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黄副局长介绍,目前全县已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3家,加工厂房6. 8万平方米,设备1500多台套,固定资产3300万元,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其中,金井、湘丰、鸿大、长春、开慧、双江等大型茶场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金井和湘丰茶场还获得了AA级“绿色食品”认证;同时,金井茶厂获得了国际(瑞士)有机茶认证,开创了有机茶栽培之先河。
开慧茶厂注重高标准基地建设,原有茶园全面更新换种,并优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安装茶园喷滴设施200多亩;长春、鸿大茶厂利用自营出口权的优势,加快茶叶新产品和市场开发。特别是湘丰茶厂突出加工优势,投资数千万,引进自动化制茶生产线,从鲜叶投入到成品出厂全程由计算机控制,杜绝了二次污染,实现了清洁化、自动化生产,保障了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彻底告别了以往工效差、产量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历史,使企业上了规模,上了档次,有效地形成了百里茶廊的企业核心,成为全县茶叶加工的核心基地和全省品牌茶出口基地。而由湘丰、长春等5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组建的我省首家紧密型农业企业“湖南百里茶廊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更为长沙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文化搭台品牌立市
“构建百里茶廊,提升加工能力,建设茶叶市场,组建茶叶集团,弘扬茶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这是长沙县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近年来,该县坚持茶园基地建设与生态农业旅游建设相结合,着力开发以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红色旅游为主体的茶园休闲旅游,开发融茶艺、茶歌舞表演于一体的茶馆茶社,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使百里茶廊同时具备了集高效能生产和观光旅游的复合功能。特别是两年一届的茶文化节的创办,挖掘了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开发了茶业人文景观,营造了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赞茶、茶道、茶艺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湖湘茶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档茶、品牌茶已成为市场新宠。百里茶廊通过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茶叶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广告宣传,变分散、各自为战为集团式经营,通过高档创品牌、中档闯市场,做大做强茶品牌,从而实现了茶产业发展的新突破。目前,通过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金井茶”、“高桥银峰”等也已成为市场紧俏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去年出口创汇达660.8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