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茶叶资讯 >> 正文


郑州茶叶市场的信阳力量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7-4-19 7:59:05

信阳茶商奔向北茶城

    他们或从小生在茶山,格外地喜欢茶,或在无意中接触了茶,从此开始关注和了解茶。对信阳毛尖未来的良好预期让越来越多的信阳人投身到营销和推广信阳毛尖的事业中来。继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下半年,先后有两股较大的信阳茶商力量迈向郑州,最近又有一批新生力量因为郑州北茶城的出现而让信阳茶商力量大增。

◎郑州北茶城的信阳茶商新兵

    4月17日下午,郑州北茶城,季丽正在拾掇刚从家里70多亩茶山上采摘下来的新茶。因为天气,与其他信阳老乡一样,她家新茶上市的时间和产量都受到影响。
    作为信阳黑龙潭茶场的总经理,季丽就生在茶山里,还没上学就学会了采茶。喜欢茶的她,甚至上了茶山就不想回家吃饭。
    她曾到信阳酒店打工,当有客人知道她家就有茶树时,就纷纷从她处购买茶叶,之后,她在信阳开了茶店。
    在郑州茶叶市场,她还是一个新兵。去年年底,郑州北茶城招商,在郑州做茶叶生意的表姐闻听后,就劝她来郑州发展,并替她交了1万元的押金,于是有了她在郑州的首家店。
    第一次来看位置时,郑州北茶城还是一片荒地。因为下雨,草疯长有一米多高,“我们抱着一年赔,两年平,三年赚的心态”,季丽的老公说,但才4个月下来,他们的生意就做得不亏,颇让季丽两口儿满足。“北茶城用4个月走了别的市场用1年多走的路。”季丽的表姐评价说。
    康虹茗茶的总经理余明国与季丽同岁,跟季丽一样属于少壮派,他先是带着女友给1992年就到郑州做茶叶生意的二姐打工,半年后,即1997年才开始单干。
    尽管他二姐现在已经把生意重点转向白糖,但在二姐的影响下,余明国的大姐和哥哥也在郑州做起了茶生意。记者走进余明国的茶店时,他正悠闲地听着音乐:“旁边就是陈砦花卉市场,茶香中似乎有花香,再有音乐相伴,我觉得生活真是舒心。”

◎新兵里的长者

    信阳华彩茗茶的李艳则不同,今年快50岁的她,原来一直在安徽阜阳做茶叶生意,屈指算来已经18年。
    “我在阜阳的亲戚或熟人有二三十,现在他们基本走完了。在郑州做茶叶生意的嫂子就劝我到郑州发展,我就来到北茶城”。
    在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驻郑州北茶城销售处负责人程泽润看来,大多数信阳茶商是从做茶工、茶农或二道贩子起家,很多人是靠亲戚或朋友相带才得以走上茶叶生意之路,但他与大多数人不同。
    程生于1955年,原来在信阳物资部门工作,两年前加盟开了一家信阳五云茶叶专卖店,从此介入郑州茶叶市场。程走到今天,与1999年参加北京世界茶艺博览会息息相关。用他的话说,他从此走上关注和了解信阳茶叶之路。目前他在郑州北茶城经营具有10万亩茶园基地做茶源支撑的五云牌和龙潭牌茶叶。前者是河南省著名商标,后者所在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享有“茶王之乡”的美誉。

  ●○信阳毛尖承载着茶商的人生

   骑自行车或挑扁担走街串巷,张口闭口信阳毛尖,老信阳茶商用近10年时间打破了花茶原来在郑州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为信阳毛尖走出信阳开拓了一片天地。2005年前,信阳毛尖成为郑州茶叶市场客户和消费者首选茶叶。
    做小贩、开茶店或进超市,乃至开专卖店或茶馆,成为老信阳茶商迈向郑州茶叶市场的三部曲,但当信阳毛尖地位受到挑战而致使一部分茶商在茶店开设其他品牌茶叶时,又有一批信阳茶商高高擎起了复兴之旗。

◎元老级信阳茶商创业的艰辛之路

    在李艳的记忆里,最初一批出去闯市场的老茶商现已60多岁。“他们‘退休’回乡了,但他们的后代拾起了他们敢闯敢干的衣钵,都成为信阳茶商的中坚力量”。
    余明国回忆说,他的二姐最初在黄河路与卫生路附近用三轮车做工具,摆地摊卖茶叶。还有的人则用扁担挑着小袋卖茶。
    郑州北茶城是藏龙卧虎之地,除信阳新兵茶商之外,还吸引来了一批到郑州茶叶市场闯荡江湖的元老级信阳茶商。付培胜就是其中一位。
    1971年出生的付现是郑州福缘茗茶城董事长。现在他兄妹5个加上丈母娘家十余口,都在从事茶叶生意。除此之外,他带的4位徒弟也都“出了山”。
    “我是打游击出身。”付培胜风趣地说。12年前,他来到郑州,靠推销茶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整日的工作就是驮着样品,向酒店、宾馆、洗浴场所推销信阳毛尖。
    沈平比付培胜到郑州更早两年。现已经是河南大高山茶叶特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是第一批到郑州闯荡市场的信阳茶商。高中毕业后,他曾在老家光山茶场一干就是4年,后来与人合伙做茶叶生意,落了一屁股债。
    沈平是信阳老乡中第一位在郑州开茶叶店的人,时间是1994年,地点在郑州市工人路与百花路附近,之后转到兴华街。作为走出信阳推销毛尖的先头部队中的佼佼者,沈平曾发誓一辈子不再做茶叶生意,但1993年初来郑州后,他发现,除了做与茶叶有关的活儿,在其他方面要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很难。
    在沈平看来,当时老家唯一可以拿出手的东西就是茶叶,于是他重操旧业。“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早在几十年前就获得过许多金奖,这个东西应该有市场。”沈平最初怀抱的只是一种朴素的坚韧。
    在沈平的印象里,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郑州茶叶市场,湖南、广西等地的茉莉等花茶占据郑州茶叶市场主导地位。
    但到2005年前,信阳毛尖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60%。“这与我们那批人整日张口闭口信阳毛尖有很大关系。”沈平笑称。

◎信阳毛尖市场的坚守者

    所以能将市场抢过来,沈平认为,信阳毛尖的清苦和香苦味道,更符合北方人的消费习惯。也正因此,信阳毛尖比花茶更容易获得河南人的认知,并且,尽管信阳毗邻安徽、湖北,但更多信阳茶商还是选择郑州作为他们走出信阳的第一站。
    从最初仅是关注,到逐步了解,而后介入,越来越多的信阳人投身到推广信阳毛尖的事业中来。他们既有发现市场之大的兴奋,又对未来怀抱着愈日达成共识的困惑:行业标准之惑、市场鱼龙混杂之惑、品牌营销之惑,不一而足。
    在这种困惑的旋涡中,普洱、铁观音等外省茶叶鱼贯而入。受此冲击,“目前,信阳毛尖在郑州市场的占有率降低到30%。”沈平估计。
    于是,原来只营信阳毛尖的信阳茶商纷纷跟风在茶店开设普洱、铁观音等专柜,但沈平不为所动。“我不想去追,绿茶在国内六大基本茶类中是最健康的茶品。在上榜国内十大名茶的绿茶中,信阳毛尖的品质也是最好的。它处于北纬最高纬度的位置,让它的香气超过任何其他绿茶”。
    “信阳毛尖一定能够重见天日。”说这话时,沈平的目光祥和而坚毅。为此,他还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打出“为信阳毛尖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横幅。
    沈平经销河南免检的信阳文新茶叶。与沈平一样,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文新也是信阳毛尖复兴的坚定践履者。
    刘感慨,信阳茶商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这是茶商集体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他认为,信阳茶商在郑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家单打独斗,分散营销;第二阶段是开店或者进入超市,第三阶段是开展品牌化运作,除开茶店外,还双管齐下开设茶馆,成为茶叶销售的通路。“我会坚定不移地将信阳毛尖事业以郑州为中心推向全省,进而走出省外,走向全国”。

■记者手记

    向信阳毛尖的坚守者致敬
    □王治国
    与信阳菜馆遍布郑州大街小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信阳茶叶同样是信阳展示其在郑州影响力的最直观商品品类。尽管大多数信阳茶商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们靠着勤奋和执著,在将信阳茶叶变成信阳乃至河南名片的路上越走越远。
    从最初为生活所迫走街串巷摆地摊到初步站稳脚跟在郑州开了店铺或者进入超市;从原来花茶占据主流到信阳茶商群体无意识张口闭口信阳毛尖,让郑州人接受信阳毛尖;从最近两年信阳茶叶受到以普洱、铁观音为代表的外地茶叶的冲击,市场份额由原来的60%下降到30%,到信阳茶商集体期待回归主流,信阳茶商正走在一场谋求突围的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信阳毛尖在郑州的市场占有率在30%,这一数字正好与信阳茶商在郑州北茶城200多户茶商中所占的比例吻合。用郑州北茶城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在郑州北茶城,信阳毛尖与在郑州新兴的普洱、铁观音三分天下。
    一些原来只营信阳毛尖的信阳茶商跟风在茶店开设普洱、铁观音等专柜,但从信阳走出的元老级茶商沈平表示,他不愿跟风,“我相信信阳毛尖能够重见天日”。
    走在图谋突围路上的沈平并不孤独。在郑州北茶城经营的付培胜、程泽润、季丽等信阳茶商都已经认识到谋求集体突围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行动。
    可以说,郑州北茶城的信阳茶商,无论是新生力量还是元老级的茶商,都是信阳茶商在郑州的缩影。于是,我们走进郑州北茶城,深入信阳,探寻他们在郑州茶叶市场业已留下的信阳力量,见证他们重整旗鼓、蓄势待发的现实状态,预知他们开疆扩土的未来豪情。

今报记者 王治国 赵丹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