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沉寂后,普洱茶的苏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07年首届广州茶叶购物节拍卖会上,100克的普洱老茶以30万元的天价被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先生拍走;2005年张国立的一提普洱茶拍卖出160万人民币;2002年11月,国际贸易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
茶界有句话:“当年是宝,隔年是草”,对讲究尝鲜、品新的绿茶来说,普洱价值的体现则反其道而行之,越陈越香”的普洱茶特质集品、藏、养于一体。2006年末,“发烧”的普洱和茶马古道悠远的历史一起走进了央视的《中国财经报道》。普洱的“热”、普洱的“神”、普洱的“速度”被进行了一次透视,让许多“跟风者”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明前龙井依然淡定?
然而,与众多普洱热市不同的是,中国第一茶龙井的故乡——杭州,依然保持着淡定的态度,它的不温不火,似乎让那些被普洱沸腾的城市显得有点焦躁。当普洱这个被誉为“能喝的古董”一夜窜红并席卷中国大地之时,西湖龙井今年明前的绿芽也已应季悄然冒起。业内专家预测,她的身价会保持着一向的姿态——明前特一级龙井均价每500克约3500元,似乎,她的“高傲”是与生俱来的。
也就在普洱风靡之际,失传了300年之久的“龙井黄袍”茶却重现江湖。2006年北京马连道茶叶暨浙江绿茶博览会上,“龙井黄袍”现身马连道更香茶城。据说,此茶由乾隆皇帝亲笔命名,以西湖龙井为原料后发酵,既保留了西湖龙井的甘乡醇厚,又便于储存。浙江国际茶叶商会秘书长阮浩耕告诉导报记者,“龙井黄袍”用的就是普洱的工艺。
疑虑就此而生:用普洱的工艺复制龙井,将时下火热的“古董茶”的优势加与“以新为贵”的龙井之处,牵强之外似乎有“跟风普洱”之嫌?难道一向盛名享誉的龙井面对“后起之上”的普洱已“按捺不住”?
幸而,答案是让人缓口气的。行内人认为,西湖龙井,作为浙江传统茶产业有着深厚的市场根基和成长土壤。
市场份额——绿茶仍占主体
虽然,茶叶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但绿茶仍占市场主导地位。据中商情报网对2007年中国茶叶行业的预测报告显示,2007年绿茶销售量预计为27.5万吨,约占市场58%;普洱茶虽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加,但包括普洱茶在内的紧压茶、白茶、黄茶约10万吨,占15%。

(见上表)
杭州龙井山文化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航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世界上80%的绿茶在中国,而其中的70%在浙江。郭航个人表示,龙井不会受普洱之风的影响。导报记者也发现,虽然卖家称普洱在杭州也已升温并有继续走好的势头,但和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产业抗衡还言之过早。
“外地游客来杭州,买的是龙井,喝的是龙井,不会因为其他茶品的红火而去选择。”据浙江国际茶叶商会秘书长阮浩耕分析,消费习惯是商品固定消费群形成的一大主因,西湖龙井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而作为原产地浙江更是生产这部分消费群的基地。在浙江,喝龙井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早在2002年杭州市政府就已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目前普洱茶的购买者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炒作、收藏,这是一种投资行为。销售量不等于消费量,由于普洱的收藏价值,一些人大量购入,打算在几十年后用库存的普洱左右市场。但这部分人可能自己喝的是龙井、花茶或者其他非普洱品种茶。”阮浩耕还指出,根据季节“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是相得益彰的。
产少求多——明前龙井,提前预定
虽然,导报记者在浙江进出口公司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我省绿茶的出口量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饮茶习俗,国内的需求很是旺盛。
“已经有很多顾客来询问和求购了!”这是导报记者从龙井的经销商处听到的最多的话。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饮茶人口为20%,人均消费茶叶0.33公斤。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1.54公斤。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增加4万吨;达50%时,消费量则达到200万吨。全国现有饮茶人口人均消费量提高10%,年销量则增加4万吨;提高50%,则增加20万吨。由此可见,中国茶叶消费潜力巨大。
面对这般市场行情,被誉为中国第一茶的西湖龙井,严格意义上仅仅只有以西湖为中心的168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种植区域。因此,即使有更多的茶类品种与其瓜分这个市场,也难解市场需求之渴!
庞大的需求量和种植面积的局限性,使西湖龙井成为非常稀有的资源产品。与普洱“背道而驰”的是,龙井茶喝的是新鲜,她的短时性加上受约于天气,让本来产量不高的龙井更加“物以稀贵”。
离明前龙井的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少顾客已经通过提前预定的方式把还在枝头上的鲜叶装入自己的茶杯中。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叠均在接受有关媒体关于今年龙井茶采访时说:“一般情况,第一批西湖龙井要在3月初才上市,但如果一直这么热,茶叶提早发芽,那么今年的龙井就会提早上市。但也有可能过几天出现强冷空气南下,如再下雪就会使刚刚萌发的茶芽冻死冻伤,给今年的上市造成很大影响。”
深厚文化——龙井“雅”了千年
以茶文化为依托,以茶叶市场为导向是传统茶叶产业的发展模式。自普洱“疯狂”后,盛产普洱茶的云南思茅市更要将普洱茶的文化复兴,据悉,该市将在今年4月8日正式更名为“普洱市”。目前在思茅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普洱茶产业。思茅市之所以更名,就是想用历史和文化重振普洱茶雄风,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以此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与曾经被遗忘的“茶马古道”相望,西湖龙井的“雅致”显得更加立体和清晰。她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从无名到有名,经历了千年历史的演变。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西湖龙井茶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资源。
与此同时,茶楼茶馆产业作为茶业的一大版块亦在支持着茶文化的发展。“从七八年前的300多家发展到现在,已突破了千家。”杭州龙井山文化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航感慨而言,南山路的酒吧和茶馆数量几乎是平分秋色。
保健功能——还属绿茶
普洱茶做为一种饮品像各种茶一样,它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谁也不可否认。然而,湖南农业大学尚本清副教授在对普洱功效现象问题上阐明:“营养成分最丰富、保健功能最好的还是绿茶,这是各国科学界反复证实过的。即使“降脂、减肥”也不是普洱茶独有的功能,红茶、茯砖茶、黑茶等都具备这一功能,普洱茶在这方面并非最突出的。”
西湖龙井作为绿茶中的极品,所含的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他茶叶多,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更是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