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茶叶资讯 >> 正文


茶人当加强商标防护意识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7-10-28 21:10:44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仅就茶名而言,已多不胜数,其中很多茶名凝结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据统计,全国能够叫得出名字的茶叶和已有的茶名就有上千种:“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茶名都变成了商标名称。商标名称的拥有人可以依据法律权利,把茶名据为己有,同时也可以把注册茶名当作商标待价而沽。这种商标意识和商标运作,现在已经颇为引人注目。

    几年前,关于“夷红袍”被人抢注为茶商标并标价百万出售的消息,在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由于历史名茶“武夷大红袍”有着“茶中之圣”的美誉,知名度甚高,所以“夷红袍”的商标价值才会高标到百万数额。

    近年来,国内有着许多茶艺馆馆名商标也被抢注。颇负声望的山东名人茶馆在经营了10多年后才发现,在茶馆、饭店第42类中,“名人”商标在已被他人抢注,所以,不得不改头换面,重新注册了山东孔子茶道院。

    随着我国《商标法》的完善,商标的注册门槛一度降低到自然人可以持自己的身份证在任何一家商标代理机构办理咨询和注册,国人的商标意识空前增涨,商标注册的密度骤然加大,2003年,中国商标的注册量已达45.2万个。商标的及时注册以及商标品牌的运作,使得商标持有人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但同时造就了投机者,抢注商标的行为也由此而生。自2002年至今,国内茶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抢注茶商标的热潮。

    原以产地命名的“西湖龙井”茶名,已被有心人以“西子龙泓”的商标形式注册。西湖简称西子,龙泓则是龙井的别称,这种惯用历史名茶名号和“傍名牌”商标经营策略是一种“拿来主义”,同时也是一种经营创意。又如“碧螺春”茶,古称“吓煞人香”,也被人以俗称而注之为茶商标。再如有着“祁红贵族”之称的“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也被有心人以“祁红贵族”为名借而代之注为茶商标。大胆而富有远见的商标抢注,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全新意识与精明运作。

    除了全国十大名茶茶名以各种形式被抢注以外,其他与茶有关的称谓称号,如名人字号、历史名称等,也被当作茶名抢注。现在,以谚语、美名、地名、人名、礼俗用语而命名的茶商标也相继出现了,注册形式多种多样,其创意各有独到之处。

    由于茶名商标具有文化感染和传统影响的双重优势,又利于品牌形象地塑造,所以商标价值相当昂贵,有些商标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价格,从虞舜、老聃、孔子、孟轲、庄子、墨子、曾子、荀子、孙武、姜太公、朱熹、陆子(陆泓渐)、颜真卿、范仲淹、时大彬、闵子骞、董永、李清照等历代名人,到圣山蒙顶、凤庆滇红、乾隆十八株、石亭绿、阳羡、百脉泉、三股水、漱玉、泺等以地域为标识的茶名和茶馆名称,均被有心者注册成为茶商标,就连“泰山老奶奶“这样的俗名也有人注册。我们从纷繁众多的茶名中可以捕捉到大量的茶文化信息。

    就商标拥有者和商家而言,如果把以上茶商标直接拿来作为茶馆、茶产品以及相关产业的商标使用,能够一举两得:既省去了大量的市场广告投入,又有了一个叫得响、冲击力强的品牌,从而也能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茶企业都希望能够把握时机,利用各种名人、名茶甚至是知名茶艺馆的名号和名人效应来带动经营。

    在这种看似抢占先机的商标注册行为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创立久远并深有影响的茶界名号未进行商标注册,反而让与此无关但有心经营的人抢注了商标。比如说,国际知名的著名茶馆“湖畔居”,多年来没有任何茶馆敢与“湖畔居”比身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湖畔居”都没有自己的商标,因为早在1997年7月28日,“湖畔居”名称已被济南湖畔有限公司在茶馆、饭店第42类注册了商标,所以“湖畔居”茶馆失去了拥有商标的权利。在茶馆业,著名茶馆馆名和同类商标被人抢注事件不仅仅是“湖畔居”这一例。

    几年前,山东省民族文化协会、茶文化委员会做了一次商业性调查,仅茶叶商标一项的调查结果就让人大吃一惊:在上百家被调查的茶业公司中,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茶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品牌的竞争,而商标与品牌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从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得到信息,全国茶叶界的领军刊物“茶博览”商标,在2004年年底被人防护性地注册了;去年创办的《海峡茶道》,张天福大师题写的刊头,在2006年8月被福鼎一个人注册为书籍、期刊所在的16类的商标。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茶人的商标意识为什么迟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中国茶商标的保护工作也势在必行。因为茶商标不仅是茶产业的权力标志,也是茶产业文化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自己的企业名称与产品应该造注册、多注册,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品牌,以免出现尴尬局面。

    根据《商标法》规定的“申请在先”的原则,他人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商标权。据业内人士讲,无论是茶名或者其商标品牌,一旦在相同类别范围内被抢注,被抢注方只有三种选择:一是被迫放弃品牌名称的所有权及使用权;二十花巨资买回被抢注的原本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是向商标持有人缴纳许可使用费用。但是,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对于被抢注方来说,都将蒙受巨大的经济及名誉上的损失。

    茶人理当以上述事件为鉴,把目光放长远,加强对自我商标的防御,多注册一些防御性商标。所谓防御性商标,又称防护性商标,是指同一个商标所有人在本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以外的其他商品上注册的同一商标。当商标达到一定的影响力时,就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产生波及作用,并给商标所有人带来跨行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注册防御性商标,还应该将防御范围扩大,多注册一些与自己商标名称相近的名称,避免同行业鱼目混珠。

    (鲁明)(作者系孔子茶道研创者、茶品牌专家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