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南平市商标协会受市政府委托将重点对“武夷”、“朱子”等商标进行抢救性注册。据了解,这一由政府出资主动注册,构筑商标资源保护和防御体系的行为,在我省尚属首例。
南平市政府的这一举措缘于“大红袍”、“武夷”等商标惨遭外地大量抢注的现象。据悉,目前,按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在19个大类的108个小类中共有29件商标被抢注,除福建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申请14件“大红袍”商标和武夷山市红袍茗品有限公司已注册1件“红袍”商标之外,其他的“大红袍”商标均为外省(市)企业抢注,剩余的26大类300多个小类也岌岌可危。武夷山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后,“武夷”商标流失严重,由此造成的损失无法统计。
为“亡羊补牢”,南平市今年开始从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构筑“防火墙”:市政府委托市商标协会前瞻性地主动注册防御商标,建立防御商标注册储存库,重点保护闽北高知名度的名山大川以及一些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商标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统一进行管理。(记者徐树才 通讯员陈谦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