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走科技路,向科技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是莒县始终不渝的追求.
近年来,莒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科技进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如今在莒县,科技进步植根于各个领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变成了全县的共同行动。
科技“领衔”
工业“提速快跑”
“为百事可乐、宝洁、花王这些誉满全球的国际品牌提供柠檬酸,就等于拿到进入柠檬酸高端市场的‘通行证’,这与我们公司立足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RZBC功不可没。”近日,莒县博源生化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自豪地告诉笔者。据悉,博源生化投产的柠檬酸生产线是全国惟一的一条按照药品生产规范建设的柠檬酸生产线,年可产柠檬酸6万吨,2005年产销量占全球的9%。 近年来,莒县把强化技术创新作为推进工业强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常抓不懈,技术创新在铸造工业经济“航母”的进程中凸现出了巨大作用,工业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
莒县把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相结合,相继出台了《莒县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扶持企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重点工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莒县注重把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相结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几年来,这个县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2.5亿元,购进国际先进设备,加大了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产品市场的拓展更趋合理化。海汇集团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形成了以“环保机械制造、生物化工、服装生产、运输、水泥生产”等于一体的科工贸相结合的企业集团。而山东浩宇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设备全部从欧洲引进,采用当今国际纺织市场上最为先进的比利时必佳乐喷气织机,配套设备为瑞士贝宁格浆纱机和整经机,技术含量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而且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莒县还将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与知名大学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产学研基地,提高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支撑力。海汇集团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五所著名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为多所知名大学的“产学研”基地,先后开发百余项新产品、新技术。其中高效节能环保除尘器等四项新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工艺获省级科技成果奖。
科技助推农业增产增效
农业巨变,科技进步成为“助推器”。莒县立足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大县的实际,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首位,以农业科研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建立一处基地,发展一个产业。围绕瓜菜、畜牧养殖、果品、桑蚕、黄烟、茶叶六大主导产业,建立了全省西瓜科普示范基地、全省桑蚕科普示范基地、全省优质西瓜基地等700多处科普示范基地。目前,莒县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十大专业科普示范基地为主体、乡村科普示范基地为补充,上下贯通、互为补充的科普示范体系。
传授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莒县坚持技术培训、推广和服务相结合,走联合办学的路子。莒县农广校自创办以来,累计推广、试验、示范农业科技项目500多项;农函大共培训学员近2万人,影响并带动10万余名非正式学员参加学习。配合县委组织部先后对1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妇女、科技带头人进行了培训。
发展一个协会,建造一艘“航母”。莒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采取政策激励、健全制度、典型引路、牵线搭桥等措施,促进了农技协会的健康发展。全县各类农技协会现已发展到60余个,拥有会员近5万人,并涌现出“莒县西瓜协会”、“莒县果树协会”、“莒县天麻协会”、“莒县食用菌协会”等一批省内先进农技协会。
科技推动绿芦笋创汇支柱产业建设。先后有3个芦笋科研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0多项芦笋创新技术成果的取得和应用,为全县创汇芦笋产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目前,莒县芦笋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0公顷,速冻绿芦笋年加工能力达到11500吨,速冻绿芦笋出口4500吨,占全国绿芦笋出口量的70%,占世界绿芦笋贸易量的7%,成为山东省绿芦笋生产、加工出口第一县。科技创新助推了中药业健康发展。莒县帮助企业与中国药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展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有3个中药材品种通过GAP认证。科技带动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承担了“万亩绿茶高产优质技术开发”等科技计划项目,先后开发推广了高标准建园、幼树管理、科学施肥、茶园覆草、病虫草害、冬季防护等配套栽培技术,提升了制茶工艺,中高档绿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北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所产绿茶有“江北第一茶”美誉。山东浮来青茶厂被省科委确定为“北方茶叶高科技示范园”,生产的“浮来青”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放心茶。
科技力促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进步,犹如一只强有力的手,推动着农业、工业进步的同时,也造福于社会。近年来,莒县各行各业加大了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力开展科技普及活动。莒县常年坚持组织送科技下乡,每年参加这一活动的科技人员都在1000人次以上,发放各类科普书刊10万余册,接受咨询10余万人次。同时,大力开展“科普村村通”活动,目前全县1260个村,村村建起了科普宣传栏。开通3条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群众只需一个电话,农技人员就会热情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热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技110”,每年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5000余个,接受科技咨询10万余人次。
认真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成立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意见》;印发了《科技特派员报名申请表》和《技术服务需求调查表》,按照主导产业、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等分类,对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同时积极与大专院校、科技单位和大集团大企业以及县内有关单位联系、协商,获取急需的科技人才。
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莒县以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为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近年来,莒县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23项,县级20项;累计取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185项,5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51项获得日照市科技进步奖,129项获得莒县科技进步奖。
如今的莒县,教育实现“双基”达标,县医院和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建成开通全数字本地电话网,农村通讯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和稳定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体标准,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治理。政府电子政务现已发展到内网、专网、外网紧密结合,门户网站、全县电子公文传输网络共同推进的新阶段。政府行政审批逐步走向网络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