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展会信息 >> 正文


农交会盘点:五大趋势显活力 四个难题待破解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7-1-5 21:56:44

    从2001年起,重庆市农产品交易会已举办6届。

    一年一番新气象。今年更是盛况空前:全市52个展团、780家企业携近万名优农产品纷至沓来。记者连日徜徉其间感受颇深,这次汇四方精品的农交会充分显示出了重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其一,产业化兴市。记者从市农办获悉,780家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甚至是市级农产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在农村实施产业化经营。“产业化才能形成一个区域农产品的规模效应,这也是农产品对接大市场的必由之路。”市农办一负责人认为。

    其二,特色化造市。就是一个对重庆农业毫不知情的人,只要在农交会展台前走上一遭,就能知晓我市各地的资源优势,如石柱黄连、涪陵榨菜、忠县施格兰、北碚花木等等。“打特色牌是一些区县(自治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开发农业的举措,此举将促进我市各地将资源优势做大做精做强,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市农办宣教处处长李晓丹如是评价。

    其三,生态化上市。生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潮流,使得许多农产品借壳上市。记者在城口、彭水、石柱等区县(自治县)展台上看到“生态农业”的宣传语特别醒目。而很多农产品包装盒(袋)上都有无公害字样,少数产品已获得了“绿色”和“有机”认证。

    其四,合作化闯市。开县海拔800多米的辽叶山的高粱酒也摆上了展台。在交通非常不便的辽叶山上,农户们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卖蔬菜、水果,还合作酿酒。而颇有名气的綦江赶水萝卜,则由3个乡镇3万多农户分散腌制、合作销售做出了品牌。市供销合作总社业务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展出的相当部分的农产品,都是农户合作的产物,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突破了农户经营分散以及交通不便的瓶颈。

    其五,标准化谋市。工业上标准化概念正逐渐进入农业领域。如忠县的施格栏,从柑橘育苗、种植到鲜果加工都采用的是国家标准。合川正大畜牧集团生猪养殖和肉品加工,铜梁小麦、水稻生产也采用了国家标准。李晓丹认为,标准化生产,使农产品由以前的粗放经营向规范生产过渡,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盘点本届农交会,欣喜之余,一些问题同样暴露出来:

    各自为政——小而分散,缺乏竞争力。所有区县(自治县)的展台都集中在一个展厅,不难发现很多地方都在卖茶叶。一业内人士告知,重庆茶叶资源丰富但分散,多数区县都有企业经营,但个个实力小、规模小,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市场冲击力,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其实不仅是茶叶,小榨菜、小酿酒等都存在与茶叶同样的遭遇。

    羞于出手——知名度不高。媒体的一些同行感慨,尽管平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要在展会上找出几个耳熟能详、能代表重庆形象的品牌还真是难事。经常组织市内龙头企业到市外甚至境外参展的一业内人士深有同感,虽然重庆有不少农产品获有全国不同级别的奖项,但随时都能“拿得出手”的名牌农产品并不多。

    土头土脑——包装意识缺乏。今年展会有其他16个省市的7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令各区县(自治县)带团参展的农办主任们颇为不安的是,市外农产品企业多数包装精美,极显开发之能事———就连一粒经过加工的玉米都有精美的外包装,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重庆人争相抢购。“可以说重庆一些农产品的品质并不差,但就是包装不靓不艳不精,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参展的一重庆采购商说。

    层次粗浅——加工深度不够。“除了腊肉就是榨菜,除了榨菜就是酒,重庆农产品只盯着消费者的嘴。”市外一采购商对重庆农产品的评价有些“刻薄”。一粒大豆、一颗大蒜都能加工成保健品、药品而涉足生物、医疗等领域,这就是市外参展商带给重庆人的压力。而反思重庆农产品,大多是简单的初加工品而已。“重庆农产品开发还需要提高科技含量。”市农办一负责人评价道。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