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干茶2000余吨、培育茶叶品牌7个、3000户茶
农年均增收8000万元即墨:茶叶香飘致富路
炎炎夏日,满目葱茏。即墨市大海南村千亩茶园里到处是茶农们忙碌的
身影。今年68岁的李云明边采茶,边向记者聊起了“茶叶经”:“我这几年就花这亩茶园的钱了!开春以来,我已采了132斤新茶,每斤40多元,收入了5000多元,我真高兴……后面还可以采好几茬呢!”目前,即墨市已经建成大型茶叶加工厂8座,培育知名茶叶品牌7个,年产干茶2000余吨,带动3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即墨市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目标,根据山地多、适宜发展茶果经济的实况,大做“茶文章”,把茶叶生产作为一项支柱产业发展,目前,即墨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余亩。
鳌山卫镇鳌角石村是即墨市第一个吃到“茶叶螃蟹”的村庄。几年前,根据即墨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村党总支书记李建品与班子成员分头查阅了很多资料,讨论形成了一个想法:鳌角石村依山傍海、空气湿润、土质好无污染,水源条件充足,种茶肯定能行!鳌角石村的想法一经透露,即墨市的农技专家们迅速跟进,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得出结论“土壤是以棕壤土为主,微酸性,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合茶叶生长。”这无疑给鳌角石人吃了颗定心丸,他们兵分几路,奔崂山、下日照、跑浙江、访胶南,学习种茶技术。学成归来,为了鼓励村民种茶,村里出台优惠政策,免费供应优质茶叶种子,每亩补贴2000元资金,3年内茶园免交任何费用。同时,又投入1600万元建起了茶厂,茶叶种植在该村迅速推广。现在,全村年销售茶叶20吨,销售收入400万元,户均年收入1.2万元。
鳌角石村的成功给即墨东部其他深受山岭薄地困惑的村庄带来了启示,茶业在丰城、田横、温泉等地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规范发展,即墨市专门成立了果茶站,多次邀请茶叶专家进村举办培训班,引导茶业建设适宜于沿海城镇山岭地高效生态栽培模式,实现生态茶业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先进的种茶技术促使即墨的茶叶迅速蹿红,茶农们通过注册自己的品牌参加各级茶叶评比活动,屡获大奖:鳌福绿茶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青岛茶叶展评会金奖;钱谷山绿茶获得中国茶叶博览会银奖;天叶绿茶获中国茶叶博览会优质奖……现在即墨已经培育出“鳌福”、“钱谷山”、“新雄崖”等7个茶叶品牌。2005年,青岛温泉茶厂承担了《沿海山岭地高效生态农业栽培模式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建设,通过引进适宜当地环境栽培的茶叶优良品种,建立了林果茶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在东部沿海山岭地成功建设了1300亩高效生态茶叶果树带,带动全市茶叶生产向高效优质无公害生态方向发展。
谈起茶业未来的发展,即墨市农业局果茶站站长告诉记者:“下一步,即墨将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茶业规模扩大到两万亩,提高茶园的生产档次,创更多的知名品牌。”吕栋隋信海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