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临沧国际茶学术研讨会近日闭幕,6天的国际会议吸引了包括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工程院、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日本长崎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的参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植物研究所专家杨崇仁认为,科学工作者多年考察已证明云南保存有大面积的古茶群落,一些地区还保留银生茶、苦茶等珍贵茶种资源,显示古茶从野生到家种的整个缩影,堪称自然历史博物馆,政府部门应加紧组织申报原产地保护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专家介绍,作为“滇红”之乡,云南仅临沧一地就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总面积达170500亩,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23160亩,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200多公里的绵延地带,共有4个茶系、8个品种。
美国内政部国土资源调查局经济学家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L·Johnson)认为,云南相关部门应用GIS分析进行空间定位,DNA分析茶产品,保护云南物种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对原住民提供激励,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认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论证茶树原产于中国地的重要依据,云南的标本是植物学家对茶树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此外,云南的古茶树是生产上可以直接利用的优良品种。”
专家普遍呼吁,中国政府在申报古茶自然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应该组建权威性的普洱茶综合技术平台,对茶叶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加强普洱茶的基础研究,组织专门科技力量促进古茶树研究的科技转化,并依托现代科技提升普洱茶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