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岚山。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岚山区立足实际,从突破临港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着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岚山区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全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日本栗生产基地、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全市重要的水产品、菜、桑、烟叶生产基地。同时,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61家,各类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28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7个,国家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个,驰名品牌1个。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该区将继续把发展临港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临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而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将通过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引导鼓励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以镇域工业为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繁荣镇驻地经济,加快培育强镇富村(居)。充分发挥城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搞好临港产业项目的争引和服务,围绕大项目拉长产业链,发展港口经济,繁荣第三产业,实现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与镇域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三大板块。围绕工业强镇,巨峰镇将在完善茶叶种植、加工、流通产业链的同时,进一步扶持丰华工具、巨皓橡胶等企业扩大规模,高兴镇则继续依托民营经济园区,大力培育五金加工产业。黄墩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山林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板栗、茶叶、烟草和药材等特色农业,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
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该区极力推行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鼓励发展茶、菜、桑和板栗等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突出抓好人工鱼礁、池养海参、深水网箱养殖等高效渔业,继续搞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加快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年内各类养殖小区发展到150个,同时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市场发展,搞好汾水建材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安东卫海货城和岚山头鲜活水产城升级改造,并强化对上政策性资金争引工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记者 高军 通讯员 庄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