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
兼容城乡富“三农”
|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1-11 8:05:33 |
县域强则市强,县域强则民富。 岚山成功划区,东港区城郊型经济发展起步,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使莒县、五莲县一头扑进港口的怀抱,临港工业大腹地成为他们崭新的名片;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现代临港工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民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经济结构高擎起“工业强市”的大旗,我市县域经济趟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县域经济作为涵盖“三农”、兼容城乡的区域经济,既需要自身加快发展,更需要大企业的反哺、拉动和辐射。 找准县域经济的切入点,用心去做,是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秘诀。市委领导带队逐个区县调研,召开了县域经济座谈会,对区县提出的62条意见建议作了落实答复,制定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引导各区县明确追赶目标,努力进位争先。各区县干部铺下身子,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坚持放权与服务相结合,营造出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法制的市场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对此,五征集团负责人感触颇深。面对全国农用车市场激烈竞争,五莲县干部与企业风雨同舟,共同应对市场变化。自改制后,五征快速发展,在当地带动起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从而形成了一条以五征为核心,布局紧凑、产业衔接、分工协作的制造产业链条,使五莲县成为闻名全国的车辆制造及机械配件生产基地。据统计,五莲县依托五征发展起来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已经达到200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有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70多家。 五征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绝不仅限于带动配套企业发展这一层面。在其带动下,当地运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集团先后吸纳4000余人就业,职工总数达到了8000人。如果算上200多家配套厂家,在五征的产业链条上,从业人员就有3万多人。 县域经济是一个综合体,向上连接着城市或者经济核心地带,向下连接着千千万万的行政村或者自然村。 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东港区立足城郊型经济,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开发特色旅游业。如今,该区已形成社会公众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三大行业、十几个领域,拥有各类服务网点1万余个,服务从业人员近10万人。岚山区鼓励8个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镇(街道),把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各镇(街道)齐打优势牌、唱特色戏,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村村有主导项目、镇镇有特色产业”或是“几村一品、几镇一业”的喜人局面。莒县26万农民“洗脚”进工厂,除了畅通的劳务渠道使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外,依托临港工业、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塑料、橡胶、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该县民营企业达到1006家,吸纳8万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五莲县推进农业标准化、市场化建设,共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50多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许孟镇被命名为“中国西葫芦第一镇”,于里镇被确定为“全省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是链接工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纽带,至关重要。我市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已达到1364个,其中龙头企业938个,中介组织212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62家。通过认定的市重点龙头企业3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业人员8万多人,带动农户46万户、基地128万亩,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 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经之路。但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办工业企业。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我市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超前谋划,在工业经济发展之初就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各区县在项目引进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化道路。正是有了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才使得我市县域工业经济活力倍增、魅力四射。 “过去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为啥?都是穷闹的。”清晨在日照街道东关南社区锻炼身体的一位老大爷说:“现在多好,村(居)里富了,小孩上幼儿园免费,老人有健身器材,街道还装了监控,日子多好呀!” 县域经济的发展,让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莒县周姑子、东港满江红、岚山渔船号子再度响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