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首 页  |  日照茶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茶叶资讯  |  茶叶机械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邮购服务  |  茶叶论坛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胶南发展茶产业调查:10%特等奖缘何花落胶南

文字大小:【 发布时间:2006-1-15 9:35:40

作者:于洪光;徐玉洁  
  站在群峰环抱的山东省胶南市悬泉茶厂“绿色”茶园里,厂长杨刚自豪地介绍:“这里的小气候适宜茶叶生长,是最早进行‘南茶北移’的试验园。在2005年举行的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悬泉茶厂获得了2个特等奖。”
  2005年10月26日,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揭晓,山东省胶南市,竟获得了5个特等奖,约占全国特等奖总数的10%。山东省果茶站副站长、茶叶专家段家祥认为:“胶南绿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往日在茶叶生产上默默无闻的胶南,缘何一鸣惊人?
  40年引种历程
  胶南市茶叶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张续周介绍,胶南茶园建设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再发展历程。1966年,胶南开始从安徽引进茶种,试种于当时的铁山公社张仓村和大珠山公社高峪村,面积为6亩。引种成功后推广至海青、铁山、张家楼、大珠山等21处公社、209个村。
  1995年,“海青锋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胶南茶开始步入全国名茶行列。2001年,悬泉茶厂“悬泉碧兰”茶获第四届“中茶杯”特等奖,标志着胶南茶的产品品质及加工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1999年至2004年,先后有几十个产品在历届“中茶杯”评比中获得多种奖项。
  到2004年底,胶南已有18个镇建有茶园,栽培面积达5万多亩,产量550多吨,产值9000万元,已经成为胶南农业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日趋厚实的发展基础
  经过近40年的引种试验积累,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如今的胶南茶叶生产,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茶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方兴未艾的势头。
  ———种植已成规模化。到2004年底,胶南茶叶种植已达5万多亩,比1995年增加了4.1万多亩,占青岛茶园面积的60%以上;产量500多吨,比1995年增加440多吨;实现产值8800万元,比1995年增加了7980万元。如今,胶南茶园无公害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正在走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专业生产和集约管理。
  ———加工工艺基本成熟。目前,胶南已有茶叶加工企业近40家,加工机械约1000台(套),年生产能力700多吨。通过多年的积累,茶叶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有机结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北方绿茶特有的加工技术。
  ———培育了一批名优茶品牌。已开发出160多个名优绿茶新产品,培育出了一批具有相当优势的茶叶品牌,现在胶南茶正在向多茶类、多品种、系列化、名优化方向发展,名优茶产量占到茶叶总产的60%以上。
  ———开始应用良种进行无性种植。1995年,胶南开始进行无性系良种栽培,先后引进试种了龙井43号、龙井长叶、浙农113、浙农139、迎霜、落舍、福丁大白、平阳特早等无性系良种,取得了很好的试验示范效果。
  致力于厚积薄发的举措
  胶南决策者在实践中认识到,独特的气候、巨大的市场及可观的效益,终将会使弱小的茶叶成长为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基于此,胶南决策者对茶叶生产给予了特别关注与支持。
  1995年,茶叶生产开始真正进入胶南决策者视野,首次将发展茶叶生产写入了市政府《关于搞好经济林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茶叶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在胶南茶叶引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5年,胶南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将茶叶定位为特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重点发展,重点培育,并制定了鼓励发展茶叶产业的政策措施。
  建立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发展,加快茶叶良种化进程,促进高产、优质、高效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胶南大力培植茶叶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市场主体,比如,青岛华欧集团香茗苑公司等企业,正在向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方向发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日照茶网   技术支持: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安泰星河港湾商务楼C座412 Email:rz96114@163.com 电话:0633-8922114
法律顾问: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