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国茶产业的应对策略
应对入世,中国国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为:以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势茶叶产品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发展龙头企业,提升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茶叶质量和降低成本。
——优化产品结构,发挥绿茶优势,发展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面对国内、国外两大市场,按比较优势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当务之急。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出口量占世界绿茶出口总量的83%,而且近10年国际市场上绿茶需求有明显增长趋势,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上关于饮绿茶更有益于健康的研究成果,引导和促进绿茶消费,开拓绿茶消费新市场,重点是欧美市场,扩大中国绿茶出口。其次,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茶叶深加工是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茶叶深加工技术产业化,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特别是茶叶卫生质量
近几年,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低价竞销导教茶叶质量下降,特别是茶叶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较突出,损害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当务之急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尤其是卫生质量。提高茶叶产品质量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强茶叶标准化。不仅要制定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而且要制定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第二,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在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同时逐步向“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过渡。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第三,加强新技术推广,提高茶叶产品的技术含量。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茶业产业化水平
中国茶叶生产以农户为主体,规模小,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需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带茶农进市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是品牌,而品牌竞争的实质是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此,要提升中国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做强龙头企业,必须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通过品牌宣传开拓市场。
——减免茶叶税收
茶叶在中国是一种高税赋的农副产品,与其他产茶国相比,中国茶叶税赋也是最重的,比印度、斯里兰卡高几十倍。由于税赋重,使我国茶叶价格抬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降低。因此,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必须减免茶叶税赋,一是免征茶叶特产税,二是减征茶叶增值税,对出口茶叶继续实行退税政策。
——有效利用“发展箱”支持茶业
WTO《农业协议》第6.2条款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有效利用该条款,对促进我国茶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几年,我国茶叶发展急需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茶树良种化;二是茶叶加工厂改造。两项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出台投资补贴政策,通过给企业提供优惠投资信贷、给茶农直接补贴,鼓励茶农、茶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利用WTO“绿箱政策”,加大对茶叶科技的投入
从市场上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品牌竞争,而其背后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加入WTO后,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依靠技术引进和模仿来发展我国茶产业的途径越来越受到制约。因此,为稳固和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增加对茶叶科技的投入,加快茶产业的发展。
第一,加大对茶叶科研的投入。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产茶国,仅次于印度。但是中国茶叶科研的投入却远不如其他产茶国。日本、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产茶园均设立国立茶叶研究所机构,经费投入强度大,如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茶叶研究所的年度运转费、事业费达150万美元,印度高达860万美元,人均科研费比中国高20-100倍。
第二,增加茶叶科技推广的投入。针对茶农普遍存在技术素质低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使茶农免费接受培训。加强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技术推广经费,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确定茶叶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研究开发的重点内容
(1)茶叶科技发展的方向
茶叶科技发展的目标应转移到以提高产品品质为中心,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的手段应加强新兴学科、新技术在茶叶中应用。同时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发展的主体。
(2)研究开发的重点内容
第一,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向优质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开展优质、抗病虫与特异新品种选育。并加强茶树育种和繁育技术研究,提高茶树育种水平。第二,茶叶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控制技术研究、茶叶中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茶园土壤养分论断与平衡施肥的研究、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研究。第三,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包括新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茶饮料质量的提高、研制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产品(如低咖啡因茶、降糖茶、降压茶)等。第四,茶叶新用途的开发。一是要将高新技术应用于茶天然产物的提取制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二是加强茶天然产物的利用研究,开发以茶天然产物为主体成分的最终产品,开拓茶叶新用途和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