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茶网,日照绿茶,日照茶叶,日照茶楼,日照茶园,江北绿茶网,日照绿茶企业,日照名茶推荐,绿茶行业标准,绿茶邮购,日照茶叶供求信息,茶叶资讯,日照绿茶大全,日照绿茶企业

|
当前位置:首 页 >> 日照茶网 >> 日照茶讯 >> 正文 |
融雪煎香茗 茶芽暖寒冬—从文山茶场看我市冬茶生产
|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2-22 10:55:43 |
本报见习记者 刘东阳 一盏明灯,一铺热炕,一本芥子园,一壶文山茶。冬夜自乐。 融雪煎香茗,是爱茶人的典雅之作。过去,江南人常有新茶,清雪的踪迹罕至;而江北人好雪常有,鲜茶却无。如今,江北人的茗趣要比江南人来的易了。因为,在这北方绿茶之乡的我市,几年前就有了冬茶。户外漫天飞雪,棚内新芽初生,炒新芽舀洁雪,炉竹夜烹相约梅花新开,这生活的乐趣,多半要归功于我市把绿茶发展作为了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篇章。 1966年,我市开始了首次种茶,实行“南茶北引”的科学计划。当时栽下第一颗茶树的人,或许没有想到,三十年后,这竟是我市生态农业的一大典范,也可能没有想到,日照绿茶会成为全国的四大绿茶证明商标之一。 而这一切都成了事实。1966年,“南茶北移”在我市率先获得成功,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科研投入,我市茶园面积得到了迅速的扩大,茶叶生产成了生态农业的支柱,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全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如今的日照绿茶“繁花似锦”。茶园风光丰富了我市的旅游文化资源,美化了山乡农村;外地绿茶的优良品种不断来我市“安家落户”,并且得到了质量的保证和优化;品牌茶叶在国内国外叫响,获得许多项国际大奖,建立了日照茶叶批发市场,举办了中国茶文化旅游节和茶博会,让日照绿茶有了“飞跃的平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起了春节前上市的冬茶,让全国爱茶人品享了冬季鲜茶的清香;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市的绿茶生产成为了北方茶树载培、管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的主要基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新技术。 为了一睹冬茶的“玉颜”,记者来到了我市的文山茶场,在与茶场经理王亮霞交流后,才知道冬茶更是追求品质完美,讲究的是雪韵丽阳。若想采出上品的冬茶,必须统筹天气地气、阴阳干湿、水土种养的诸多小细节,而这也正是产出好茶的“道”之所在。 茶农讲,常言兰为花中君子,而茶实为树中之“道”。茶有色有味有乐,有色而超别于五色,五色令人目盲,而茶之色却养目醒神;有味而出于五位之上,五味令人伤内,而茶之味清心和内;有乐而慧于六欲,六欲伐体,而茶之乐养人之品性。这就是茶之“道”的本性,也正是人们偏爱绿茶的原因。 老农说,要想让茶叶成为具有好品质的生态绿茶,需要多种环节的保证。看起来文山庄园的茶树,与别的茶树一样,都是茶树。而实际上不同地方的茶树品质,差别如人,有水土种养、阴阳四时、天地八风等的千差万异。所以好茶必须顺“道”而生,让茶得“道”的“和谐”,尤其是冬茶的生产。原来盏中杯茶,竟有如此学问。 另据了解,我市的冬茶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杯中佳茗。从我市来看,冬茶的产业化,有利的催动了我市特色绿茶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茶叶的产量,扩大了就业和增加了旅游资源,是提倡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功效。 北方本无茶,而今绿了日照;茶本无冬芽,而今暖了茶园。春节快了,雪也会来的,扫梅雪煮鲜茗,还会远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