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提高优质茶评选质量,统一技术规范,确保评选效果。根据 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有关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各类茶在评选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的优质茶评选。
本标准从2001年02月28日实施。
本标准附录A、B、C、D、E、F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茶叶公司、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颂文、谢丰镐、黄婺、王金贤、鲁成银、张乐尔、魏群、杨柏全、罗列万、龚淑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绿茶、龙井茶、眉茶(包括雨茶)、珠茶、花茶、蒸青茶、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的申报条件、送样要求与样品验收及评选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优质茶的评选活动。
2 申报条件
2.1 企业自愿申报或有关主管单位推荐。
2.2 产品已定型批量生产,眉茶(包括雨荼)、珠茶、花茶年生产量在 l万公斤以上;特种绿茶、龙井茶、蒸青茶、红茶年生产量在250公斤以上。
2.3 申报参评产品,应有相应标准。
2.4 申报参评企业,应有卫生许可证。
2.5 参评的茶叶产品,应有注册商标。
2.6 参评茶叶产品要有包装,内销产品标签必须符合国标GB7718规定。
2.7 参评的茶叶产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8 申报单位必须填写优质茶评审申请表,详见附录A。
2.9 申报材料均需附相关复印件或照片。
2.10 鼓励企业创制新产品。新创产品需经县(市)级以上主管部门确认后,方可申报参评。
3 送样要求与样品验收
3.1 参评单位在送评茶叶样品时,需同时提供优质茶评审申请表及相关材料。
3.2 送评的茶叶样品数量为l公斤(供感官评审和理化检测用)。
3.3 送评的样品必须与商品茶相一致。评上的产品,必要时可进行抽查核实。
3.4 主办单位指定专人统一收样,及时登记,统一编码,放在防潮的专用容器中保存。
4 评选
4.1 感官品质评审
4.1.1 主办单位聘请茶叶方面的专家5—7人组成评选组。
4.1.2 根据茶叶产品分类,分别进行密码评选。
4.1.3 评选采用专家评分和加注评语,对产品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4.1.4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应根据各类茶的品质特征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方法及评审项目权数详见标准附录B、C、D、E、F。
4.1.5 参与评审的专家应在评审表上签名。
4.2 理化品质指标
各类茶叶理化品质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各类茶叶理化品质指标

4.3 卫生指标
各类茶叶卫生指标应符合GB9679规定。
4.4 结果评定
4.4.1 根据感官审评结果,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出入选产品。
4.4.2 入选产品,由主办单位送法定茶叶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理化、卫生指标检测。
4.4.3 主办单位根据感官评审及理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审核后,确定公布结果。
4.4.4 评选结果在未公布之前,应做好保密工作: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优质茶评审申请表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特种绿茶、龙井茶评选方法
B1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
感官品质评审分外形(干评)、内质(湿评)两大项,采用5因子评审法,即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B1.1 外形评审:称取拌和均匀的样茶倒入评茶盘中,按审评规范操作评定外形。
B1.2 内质评审:将评茶盘中样品充分拌匀,称取样茶3 g,倒入150m1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4min,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香气、汤色、滋味、叶底,逐项评定。 B2 评语与评分
根据茶叶品质情况写出评语和评分(见表B1、B2)。
表B1 特种绿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表B2 龙井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眉茶(包括雨茶)、珠茶评选方法
C1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
C1.1 外形评审:称取拌和均匀的样品200一300g倒入评茶盘中,将茶盘回旋筛转,使样茶按粗细、长短、大小、轻重顺序分层,凭视觉和触觉评审外形。
C1.2 内质评审:将茶盘中茶样充分拌匀,称取样茶3 g,倒入150ml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 min,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香气、汤色、滋味、叶底,逐项评审。
C2 评语与评分
根据茶叶品质情况写出评语和评分(见表C1、C2)。
表C1 眉茶(雨荼)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表C2 珠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花茶评选方法
D1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
感官品质评审分外形、内质两大项,采用5因子评审法,即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D1.1 外形评审:称取拌和均匀的样茶150—200g置于评茶盘中,按审评规范操作评定外形。
D1.2 内质评审:将评茶盘中样品充分拌匀,称取双杯样茶各3 g,拣净其中花干、花蒂和花瓣,分别置于两只150ml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一杯冲泡3min,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闻其香气的鲜灵度和察看茶汤汤色;另一杯冲泡5min,然后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闻其香气的浓度和纯度,看其茶汤汤色,后尝滋味,再将茶渣倒在叶底盘上,察看叶底。
D2 评语与评分
根据茶叶品质情况写出评语和评分(见表D)。
表D 茉莉花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蒸青茶评选方法
E1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
感官品质评审分外形、内质两大项:
外形评审主要有:条形、整碎、色泽、净度四个方面;
内质评审主要有: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项因子。
E1.1 外形评审:称取混合均匀的样茶150~200g置于评茶盘中,按审评规范操作评定外形。
E 1.2 内质评审:将评茶盘中样品充分拌匀,称取样茶4g,置于200ml评茶碗中,注满沸水,待茶叶全部沉入碗底后,用专用的评茶不锈钢网,将茶叶撩起,茶与茶汤分开,闻其香气和察看茶汤汤色;品尝滋味,察看叶底嫩度及色泽。
E2 评语与评分
根据茶叶品质情况写出评语和评分(见表E)。
表E 蒸青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红茶评选方法
F1 感官品质评选方法
红茶感官品质审评项目分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两大项。采用5因子评审法,即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开汤:称取拌和均匀红茶3 g,置于150ml审评杯中,注满沸水,冲泡5min进行湿评。
F2 评语与评分
根据红茶品质情况写出评语和评分(见表F1、F2)。
表F1 工夫红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表F2 红碎茶各品质因子评分标准
